
剑阁县高级职业中学作为川北地区职业教育的重要载体,始终秉持“技能立校、产教融合”的办学理念,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创建于1982年,历经四次办学定位调整,现已形成以现代农业、智能制造、电子商务为核心专业的教育体系,累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超1.2万人。校园占地120亩,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配备省级标准化实训基地4个,其中现代农业实训中心被列为中央财政支持项目。近年来,学校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模式,使毕业生对口就业率稳定在85%以上,特别是在蜀道文化旅游、剑门关土鸡养殖等本土产业领域,输送了大量“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型人才。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校前身为剑阁县农业技术中学,2008年经省教育厅批准升格为全日制普通中等专业学校。2016年入选四川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2020年获评“全国职业院校实习管理50强”。当前办学定位聚焦“三个服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服务工业强市建设、服务文旅康养产业,形成“升学有通道、就业有优势、创业有基础”的多元发展路径。
发展阶段 | 关键事件 | 办学成果 |
---|---|---|
1982-2000年 | 农业中学阶段 | 培育新型农民1.2万人次 |
2001-2015年 | 职教转型期 | 开设机械加工、计算机应用等6个专业 |
2016年至今 | 质量提升期 | 建成省级示范专业3个,创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
二、专业布局与课程体系
学校构建“农业+工业+现代服务”三位一体专业集群,重点建设现代农业技术、数控技术应用、电子商务三大骨干专业。课程体系采用“基础平台+专业模块+岗位实训”三级架构,引入1+X证书制度,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业机器人操作等12项职业技能标准融入教学。
专业类别 | 核心课程 | 职业资格证书 |
---|---|---|
现代农业技术 | 植物生理学、智能温室管控、农产品电商 | 农艺工(中级)、无人机植保操作 |
数控技术应用 | CAD/CAM、液压传动、3D打印技术 | 数控车工、加工中心操作工 |
电子商务 | 网店运营、直播营销、物流管理 | 电子商务师、互联网营销师 |
三、师资队伍建设
现有教职工182人,其中“双师型”教师占比68%,聘请企业技术骨干46人担任兼职教师。实施“名师工作室”培育计划,建成省级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2个。教师团队近五年获省级教学能力大赛奖项7项,开发校本教材14部,其中《剑门关土鸡生态养殖技术》被纳入农业农村部培训资源库。
师资类型 | 人数 | 占比 | 代表成果 |
---|---|---|---|
正高级职称教师 | 12 | 6.6% | 主持省级课题3项 |
硕士研究生 | 38 | 20.9% | 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7篇 |
企业兼职教师 | 46 | 25.3% | 开发岗位实训课程16门 |
四、教学设施配置
累计投入1.2亿元建设实训场地,形成“教学做一体化”硬件体系。重点建有现代农业实训中心(含智能大棚、组培实验室)、智能制造实训工厂(配备五轴加工中心、工业机器人)、电子商务孵化基地(含直播舱、物流仿真系统)三大核心实训区。实训设备总值达3800万元,生均实训工位达1.5个。
五、学生发展路径
构建“升学+就业+创业”立体化发展通道。近三年高职单招录取率72.3%,与四川农业大学等高校共建“3+2”贯通培养项目。就业方面,通过“订单班”实现京东西南基地、广元娃哈哈等企业的定向输送。创业扶持成效显著,孵化“剑门手造”电商项目32个,带动毕业生年均增收4.8万元。
六、产教融合实践
深化“政校行企”四方联动机制,与新希望六和、中兴通讯等企业共建产业学院3个。推行“双主体”育人模式,开发企业定制课程24门,实施“工学交替”培养方案。2022年联合剑阁县农业农村局开展“一村一名大学生农技员”培养计划,精准服务当地特色产业发展。
七、社会服务成效
年均开展职业培训超5000人次,重点实施“剑门关工匠”“乡村振兴带头人”培育工程。技术服务中心承接县域农业技术推广项目12项,研发“剑门关土鸡林下养殖技术规范”等地方标准3项。建立“移动课堂”送教下乡机制,覆盖偏远乡镇32个,惠及农户8000余户。
八、发展挑战与展望
当前面临专业链与产业链衔接精度不足、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滞后等挑战。未来规划聚焦三个方面:一是建设智慧职教平台,推进虚拟仿真实训资源开发;二是深化“岗课赛证”融通改革,打造省级高水平专业群;三是拓展国际交流合作,探索“中文+职业技能”海外输出路径。
经过四十余年发展,剑阁县高级职业中学已从单一农业培训机构蝶变为综合性职教高地。其“扎根产业办专业、对接需求育人才”的实践,为县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样本。随着新一轮职教改革深入推进,学校正朝着“西部知名、特色鲜明”的现代化职业学校目标稳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