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南充市仪陇县土门职业中学(仪陇土门职中)

南充市仪陇县土门职业中学(仪陇土门职中)

南充市仪陇县土门职业中学是川东北地区职业教育领域的重要实践样本,其发展历程与区域经济结构转型紧密关联。作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该校以“职业技能+文化素养”双轨培养模式为核心,构建了覆盖现代农业、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等领域的专业体系。近年来,学校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路径,年均输送技术技能人才超1200人,本地就业率达78%,在助力乡村振兴与产业升级中展现出显著效能。然而,受限于县域经济基础与教育资源禀赋,其在高端设备投入、师资结构优化等方面仍面临挑战,需进一步探索差异化发展路径。

南	充市仪陇县土门职业中学

一、学校概况与历史沿革

土门职业中学始建于1958年,历经农业中学、职业高中、职业中专三次转型,2012年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校园占地120亩,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设有现代农业技术、机械加工、电子技术等6大专业群,其中省级重点专业3个。现有在校生3246人,教职工217人,形成“三年制学历教育+短期技能培训”并行的办学格局。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专业布局紧密对接南充市“5+5”现代产业体系,重点建设表格如下:

专业类别核心专业实训基地合作企业
现代农业技术畜牧兽医、农产品加工智慧农业实训中心温氏集团、新希望六和
先进制造业数控技术、汽车维修工业机器人实训室吉利汽车、三环集团
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物联网应用直播电商孵化基地京东西南区、阿里云创新中心

课程体系采用“基础平台+专业模块+岗位实战”三级架构,推行“1+X”证书制度,毕业生双证获取率达92%。

三、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

教师类别人数占比持证情况
专任教师16877.4%高级职称34人(20.2%)
双师型教师9744.7%行业资格证覆盖率89%
企业兼职教师4621.2%来自合作企业技术骨干

教学资源方面,建有省级精品课程4门,校本教材开发量覆盖60%专业课程,但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仍低于全省中职均值(28% vs 35%)。

四、学生发展与升学就业

年份升学率本地就业率对口就业率
202041%73%68%
202145%75%71%
202248%78%74%

升学渠道以“高职单招”为主,合作院校包括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南充职院等7所高校。就业群体中,62%进入制造业,18%从事农业技术推广,但高薪岗位(月薪5000+)占比不足15%。

五、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

学校与32家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形成三种典型模式:

  • 订单培养:如与吉利汽车共建“吉利班”,年定向输送80人
  • 工学交替:电子专业学生分阶段赴富士康实训6个月
  • 技术协作:与阿里云联合开发《农村电商数据分析》课程

但合作企业中大型企业占比仅28%,深度参与课程开发的企业不足5家。

六、基础设施与实训条件

类别数量设备价值利用率
实训车间182300万元82%
计算机房6380万元95%
现代农业基地3150万元75%

对比省内同类学校,机械加工设备台套比低23%,虚拟现实实训室等新型场景建设滞后。

七、社会服务与辐射效应

年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4300人次,覆盖新型职业农民、返乡创业者等群体。主导成立“仪陇县现代农业职教集团”,吸纳17家企业、5所中学参与。但社会培训收入仅占学校总经费的8%,远低于发达地区职校平均水平。

八、发展瓶颈与突破路径

当前制约因素集中在:财政拨款生均标准低于省均值28%、企业参与激励机制缺失、专业集群与区域产业链匹配度待提升。建议通过建立“职教改革试验区”争取专项政策,试点“混合所有制”实训基地建设,并加强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职教联盟的联动。

土门职业中学的发展轨迹折射出县域职教的典型特征:在服务地方经济中彰显价值,于资源约束下探索创新。未来需在数字化转型、跨区域协同、治理结构优化等方面实现突破,方能在乡村振兴与技能型社会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