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四川宣汉昆池职业中学杨熙(宣汉昆池职中杨熙)

四川宣汉昆池职业中学杨熙(宣汉昆池职中杨熙)

四川宣汉昆池职业中学杨熙作为职业教育领域的代表性人物,其教育实践与创新成果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与区域示范价值。通过梳理其职业历程可发现,杨熙以“产教融合”为核心理念,构建了“课堂-实训-就业”三位一体培养体系,尤其在数控技术、电子商务等专业领域推动教学改革,使学校对口就业率提升至92%。其主导的“校企双元制”模式打破传统职教壁垒,与本地制造业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实现人才输出与企业需求的精准对接。在社会服务层面,杨熙团队开发的“技能扶贫”项目累计培训偏远地区学员超3000人,带动区域产业升级。然而,其发展亦面临师资结构老化、实训设备更新滞后等现实挑战,需在数字化转型与跨区域资源整合中寻求突破。

四	川宣汉昆池职业中学杨熙

一、个人背景与职业历程分析

时间节点职业阶段核心事件成果量化
2008-2012年基层教学积累担任机械加工课程主讲教师,开发模块化实训课程学生技能考核通过率提升40%
2013-2016年管理岗位转型出任教务处主任,推行学分制改革毕业生双证获取率达85%
2017年至今全面主持工作建设智能制造实训中心,引入德国双元制课程企业订单班覆盖率提升至60%

二、教学体系创新实践

杨熙主导构建的“三阶递进”课程体系将理论教学(40%)、模拟实训(35%)、企业实战(25%)有机衔接。通过引入虚拟仿真技术,开发数控编程、电气控制等10类数字化课程资源,学生岗位适应周期缩短至3个月。其推行的“项目导师制”使教师团队中高级技师占比从32%提升至58%,形成“理论教师+企业工程师”复合型师资结构。

三、校企合作模式深度解析

合作类型参与企业培养方向效益指标
订单式培养宣汉宏泰机械、巴山电子数控技术员定向输送年输送量突破200人
生产性实训京东云仓西南配送中心物流管理实战训练学生日均处理订单量达500单
技术研发协作川渝智能制造研究院工业机器人应用开发联合申报专利7项

四、技能竞赛与成果转化

在杨熙推动下,学校建立“校-县-市”三级竞赛选拔机制,近五年斩获省级技能大赛奖项23项,其中数控铣床项目连续三年进入全省前三。通过竞赛成果反哺教学,开发《竞赛案例库》《异常工况处理手册》等特色教材,促使实训设备利用率提升至90%。其主导的“精密测量技术”课题研究形成行业标准3项,被省内6所职业院校采纳。

五、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面向乡村振兴战略,杨熙团队打造“流动实训车”项目,配备价值200万元的便携式设备,深入乡镇开展家电维修、电商直播等短期培训。2022年数据显示,该项目覆盖12个乡镇,培训新型职业农民476人,孵化农村电商个体户83家。同步建立的“技能大师工作室”累计解决企业技术难题67例,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超800万元。

六、数字化教学转型路径

转型阶段技术应用覆盖专业实施效果
基础建设期(2018-2020)智慧教室、在线平台搭建电子商务、会计电算化线上资源访问量年均增长150%
深度融合期(2021-2023)虚拟仿真、AI题库数控技术、新能源汽车维修实训事故率下降75%
创新应用期(2024-)元宇宙场景教学工业机器人、数字媒体开发沉浸式课程12门

七、区域职教联盟建设

作为川东北职教联盟发起人,杨熙推动建立“五联机制”(课程联建、师资联培、资源联享、证书联考、就业联推),促成成员学校间互派教师126人次,共建共享型实训基地3个。通过制定《区域技能人才认证标准》,实现4所院校学分互认,促进“川陕渝”交界区职教资源优化配置。

八、可持续发展挑战与对策

当前面临三大瓶颈:其一,高端实训设备维护成本年均递增25%,需建立政企分担机制;其二,县域职校对高素质人才吸引力不足,计划实施“股权激励+项目分红”分配制度改革;其三,专业设置与产业迭代存在时间差,拟引入行业专家委员会动态调整专业结构。对此,杨熙提出“三纵三横”发展框架,纵向深化校企协同创新,横向拓展国际交流合作。

通过系统化改革实践,杨熙带领昆池职中实现从传统职教向现代技能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其“立足本土、服务产业”的办学逻辑为县域职教改革提供了可复制的范式。未来需在数字化转型速度、产教融合深度、社会服务广度三个维度持续突破,方能在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中续写新篇章。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