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震作为泸州职业技术学院的核心管理者之一,其职业履历与教育理念深刻影响着学校的发展路径。自任职以来,他主导推动产教融合战略,构建了“政校企”三方协同的育人体系,尤其在智能制造、白酒产业等领域形成特色专业集群。通过引入行业标准与真实生产场景,其团队开发的“双师型”教学模式显著提升学生就业率,近三年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达92%以上。在科研层面,他牵头成立的“长江经济带酿酒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累计获得省级以上课题17项,横向课题经费突破800万元,推动校企合作从单一实训向技术攻关转型。其管理风格注重数据驱动,通过建立教学质量动态监测平台,将企业满意度纳入考核指标,形成闭环改进机制。然而,在数字化转型与国际化办学方面,仍面临资源整合与跨文化适配的挑战。
一、个人背景与职业履历
时间阶段 | 职务变迁 | 核心职责 |
---|---|---|
2010-2015年 | 机电工程系主任 | 主持省级重点专业建设,引入德国双元制课程体系 |
2016-2018年 | 教务处处长 | 推行学分银行制度,建立行业认证标准对接机制 |
2019年至今 | 副院长(分管教学) | 统筹“双高计划”实施,构建产业学院生态链 |
洪震的职业发展轨迹呈现明显的技术管理复合特征,从专业教师到教学管理者,其角色转变始终围绕产教融合主线。在机电工程系任职期间,主导开发《智能控制技术》等4门省级精品课程,获评全国机械行业职业教育成果一等奖。转任教学管理岗位后,推动建立“岗位能力-课程模块”映射矩阵,实现人才培养方案动态优化。
二、教学改革实践成效
改革领域 | 实施策略 | 量化成果 |
---|---|---|
课程体系 | 模块化课程包+企业定制课程 | 开发12个专业群课程标准,企业参与率达78% |
评价机制 | 过程性考核+第三方评估 | 毕业生技能证书获取率提升至95% |
师资建设 | 企业工程师驻校+教师顶岗研修 | 双师型教师比例从42%提升至68% |
- 构建“基础平台+专业集群+个性模块”三级课程架构,引入泸州老窖、华为等企业真实项目案例库
- 建立“1+X”证书试点制度,将白酒品控、工业机器人编程等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
- 推行“学期分段式”教学组织,每学年安排2个月企业实践周期
三、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
指标类型 | 2019-2021数据 | 2022-2023数据 |
---|---|---|
纵向课题 | 省部级8项,市厅级12项 | 省部级14项,市厅级21项 |
技术交易额 | 320万元 | 680万元 |
非学历培训 | 年均4300人次 | 年均8600人次 |
洪震领衔的酿酒技术应用创新团队攻克浓香型白酒智能化酿造关键技术,研发的酒体稳定性控制系统已应用于12家酒企。其主导的“川南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累计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诊断236次,设备改造方案采纳率达83%。在社会培训方面,开发“白酒产业工人技能提升包”等专项课程,被纳入四川省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目录。
四、产教融合生态构建
合作模式 | 典型项目 | 运行机制 |
---|---|---|
厂中校 | 郎酒集团实训基地 | 企业提供场地设备,学校派驻师资团队 |
订单班 | 华为ICT学院 | 联合制定培养方案,设立专项奖学金 |
技术服务中心 | 泸州数字经济研究院 | 校地共建研发平台,政府购买服务 |
- 与泸州国家高新区共建“机器人产业人才联盟”,实现招生-培养-就业全链条贯通
- 牵头成立成渝双城经济圈职业院校协同发展共同体,共享虚拟仿真教学资源
- 建立“企业命题-师生揭榜-成果转化”的技术攻关流程,年均解决行业痛点问题27项
五、数字化转型实践
洪震主导推进“智慧职教”建设工程,建成覆盖教学、管理、服务的数字化平台体系。其中专业教学资源库累计访问量突破120万次,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实现酿酒、数控等高危工种全覆盖。通过构建学生成长画像系统,将学习行为数据转化为个性化培养建议,使学业预警准确率提升至91%。在行政治理层面,开发移动办公APP集成23类审批流程,会议效率提升40%。
六、国际化办学探索
国际合作项目 | 实施路径 | 阶段性成果 |
---|---|---|
中德诺浩汽车项目 | 引进IHK认证标准,共建实训中心 | 培养国际认证技师68名 |
老挝教育援助计划 | 输出酿酒技术课程包,培训师资 | 完成3期境外师资培训 |
泰国清迈大学合作 | 互派留学生,共建跨境电商专业 | 联合开发双语教材5部 |
通过建立“中文+职业技能”培养体系,学校成为“一带一路”产教协同联盟成员单位。洪震团队开发的国际产能合作课程被纳入教育部援外培训项目,近三年接待发展中国家教育官员考察团17批次。
七、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监控维度 | 评价主体 | 改进措施 |
---|---|---|
教学效果 | 学生/用人单位/第三方机构 | 建立毕业生跟踪调查五年机制 |
专业建设 | 行业专家委员会 | 实施专业预警与退出机制 |
管理效能 | 教职工代表大会 | 推行目标责任制考核 |
- 构建“8341”质量监控网络:8个关键节点、3级督导、4类评价、1套预警指标
- 开发教学质量分析大数据平台,实现课堂教学实时诊断
- 建立教学事故分级追责制度,近二年教学投诉下降67%
八、挑战与发展方向
当前面临三大核心挑战:一是新兴产业技术迭代速度与教学资源更新存在时滞,需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二是高端人才引进受限于地域因素,双师型教师海外研修比例不足15%;三是国际化标准对接尚未形成体系化方案。未来发展将聚焦三个突破点:建设跨企业培训中心强化社会服务能力,搭建技术技能创新平台提升科研转化效率,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探索多元办学模式。
洪震的管理实践体现了新时代职业教育领军人物的战略视野,其推动的系列改革使学校在四川省高职院校中稳居第一方阵。通过构建产教融合生态系统、强化质量保障机制、探索数字化转型路径,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未来需在国际化标准输出、技术创新反哺教学、文化赋能品牌建设等方面持续突破,以实现从追赶者到引领者的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