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万源市萼山职业学校是达州市万源市唯一一所公办中等职业学校,依托当地产业需求构建专业体系,以“技能立校、产教融合”为核心发展理念。学校前身为1984年成立的万源县农业技术中学,2018年迁建至萼山教育园区后更名为现名,占地总面积达120亩,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132人,开设现代农业、智能制造、旅游服务等6大专业群,其中省级重点专业2个。近年来,学校通过“校企双元育人”模式,与达州本地30余家企业建立深度合作,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2%以上,成为川东北职业教育的重要支点。然而,受限于区位经济水平,学校在高端设备配置、师资引进及科研能力等方面仍存在明显短板,亟需通过政策倾斜和区域协作实现突破性发展。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萼山职业学校历经三次重大转型:1984年建校初期以农业技术培训为主;2005年响应国家中职教育改革,增设工业制造类专业;2018年新校区落成后确立“服务秦巴山区产业升级”的办学方向。当前定位为“区域性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基地”,重点对接万源市富硒农产品加工、天然气化工、生态旅游三大支柱产业。
发展阶段 | 关键事件 | 办学规模 |
---|---|---|
1984-2004 | 农业中学阶段,开设种植养殖课程 | 在校生300-500人 |
2005-2017 | 专业多元化转型,引入机电、计算机专业 | 在校生峰值1200人 |
2018至今 | 新校区投用,建设省级示范专业 | 稳定保持1500人规模 |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构建“农业+工业+服务业”三维专业矩阵,其中现代农业技术、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获评省级重点专业。课程体系采用“基础平台+专业技能模块+岗位认证”三级架构,引入1+X证书制度,覆盖电子商务师、电工等12种职业资格认证。
专业类别 | 核心专业 | 对接产业 | 证书获取率 |
---|---|---|---|
现代农业 | 农产品保鲜与加工 | 富硒食品产业链 | 89% |
智能制造 | 数控技术应用 | 天然气化工设备制造 | 76% |
现代服务 | 旅游服务与管理 | 八台山景区运营 | 95% |
三、师资结构与教学能力
现有专任教师108人,其中“双师型”教师占比58%,高级职称教师仅占22%。实施“校企人才双向流动”机制,聘请行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但存在高学历人才引进困难、教师企业实践周期不足等问题。
师资类型 | 人数 | 占比 | 年均培训时长 |
---|---|---|---|
专任教师 | 108 | 82% | 68课时 |
企业兼职教师 | 24 | 18% | 32课时 |
高级职称教师 | 24 | 22% | - |
四、实训设施与产教融合
建有现代农业实训中心、智能制造车间等8大实训基地,设备总值2300万元。与四川蜜嵬食品、达州钢铁等企业共建“厂中校”,但实训设备更新周期长达5-7年,数字化改造进度滞后于沿海同类院校。
实训类型 | 设备数量 | 合作企业 | 年使用频次 |
---|---|---|---|
农业检测实验室 | 42台套 | 万源市农科所 | 1200次/年 |
数控加工中心 | 28台 | 达州重工集团 | 800次/年 |
酒店实训楼 | - | 万源宾馆 | 300次/年 |
五、学生发展与就业质量
近三年平均升学率41%,主要通过对口单招进入四川职业技术学院等省内高职。就业学生中83%进入本省企业,初始岗位薪资集中在2800-4500元区间,专业对口率达78%,但晋升空间受学历限制明显。
指标类型 | 2021届 | 2022届 | 2023届 |
---|---|---|---|
升学率 | 39% | 43% | 41% |
本地就业率 | 79% | 84% | 83% |
平均起薪 | 2980元 | 3120元 | 3250元 |
六、社会服务与扶贫成效
承担万源市“雨露计划”培训任务,年培训新型职业农民超2000人次。与扶贫部门合作开展“技能扶贫”项目,累计资助建档立卡学生347名,但社会培训收入仅占学校总经费的8%,造血功能有待提升。
项目类型 | 年度人数 | 资金来源人均补贴 | |
---|---|---|---|
职业农民培训 | 2100人 | 财政专项 | 800元/人 |
雨露计划 | 347人 | 国家助学金 | 2000元/年 |
企业定制培训 | 450人 | 企业支付 |
七、办学瓶颈与发展挑战
面临三大核心矛盾:一是财政拨款仅能维持基础运转,设备更新依赖上级专项;二是企业参与深度不足,订单班覆盖率低于40%;三是县域人口外流导致优质生源流失,2023年新生中留守儿童占比达67%。
八、区域协同与创新路径
正探索“东西部职教协作”模式,与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校共建远程教研平台。试点“学历证书+技能等级”互通制度,开发《秦巴山区特色农产品电商》等地域化教材。但跨区域资源整合机制尚未健全,校企合作仍停留在浅层用工对接。
四川省万源市萼山职业学校在服务地方产业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其发展受制于区域经济水平和资源禀赋。未来需强化政行企校四方联动,通过集团化办学、数字化转型等方式突破发展瓶颈,真正实现“办好一所职校、振兴一方经济”的办学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