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流志翔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坐落于成都市双流区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毗邻天府国际机场,区位优势显著。学院以“立足航空、服务区域、深耕职教”为办学定位,聚焦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现代服务等领域,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协同”的育人特色。近年来,学院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实训基地建设、推进国际化合作,逐步构建起“航空+”“智能+”专业集群,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5%以上,在四川省同类院校中位居前列。
硬件设施方面,学院占地800余亩,建有航空模拟舱、智能制造实训中心、大数据分析实验室等56个校内实践场所,并与中国商飞、京东物流、华为技术等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师资队伍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32%,“双师型”教师比例达65%,形成“企业导师+校内骨干”的协同教学模式。
社会服务层面,学院承接多项省级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年均开展技术技能培训超1万人次;与德国、新加坡等国院校建立合作机制,累计输送留学生200余名。然而,受限于办学历史较短,学院在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品牌影响力辐射范围等方面仍存在提升空间。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院前身为2012年成立的四川航空职业技术学校,2019年升格为高职院校,隶属四川省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办学定位强调“服务航空航天产业、助力区域经济发展”,重点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
时间 | 关键事件 | 发展目标 |
---|---|---|
2012-2018年 | 中职阶段建设 | 夯实航空服务、机电维修基础专业 |
2019年 | 升格高职院校 | 拓展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类专业群 |
2021年至今 | “双高计划”申报 | 打造航空装备智能制造特色专业 |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院设航空装备制造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现代服务学院等6个二级学院,开设专业覆盖民航运输、飞行器制造、人工智能等28个领域。课程体系采用“平台+模块”模式,通识课程占比30%,专业核心课程占比50%,实践课程占比不低于40%。
专业类别 | 代表专业 | 合作企业 | 就业方向 |
---|---|---|---|
航空装备类 | 飞机机电设备维修、航空发动机装配 | 中国商飞、成都航空 | 民航维修、航企技术岗 |
信息技术类 | 大数据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 | 华为、京东云 | 数据运维、智能终端开发 |
现代服务类 | 航空物流管理、机场运行服务 | 顺丰集团、双流机场 | 物流调度、地勤管理 |
三、师资力量与科研能力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20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132人,博士硕士占比78%。近三年纵向课题立项45项,横向技术服务到账经费超800万元,但在核心期刊论文发表量、专利授权数等指标上与省内头部高职院校存在差距。
指标 | 双流志翔 | 四川工程职院 | 成都航空职院 |
---|---|---|---|
高级职称教师占比 | 32% | 41% | 38% |
年均纵向课题数 | 15项 | 28项 | 22项 |
技术成果转化金额 | 120万元 | 350万元 | 280万元 |
四、教学设施与实训资源
学院实训设备总值达2.3亿元,建有航空发动机拆解实训室、工业机器人应用中心等核心场所。与商飞共建的“大飞机学院”配备价值5000万元的专用设备,可模拟飞机总装全流程。
- 校内实训基地:56个(含4个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
- 校外合作企业:126家(含28家世界500强企业)
- 生均实践工位数:1.2个
五、学生发展与就业质量
2023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6.2%,对口就业率81%,平均起薪4800元/月。升学率逐年提升,2023年专升本录取率达18%,主要流向西南科技大学、成都工业学院等本科院校。
年份 | 就业率 | 对口率 | 专升本率 |
---|---|---|---|
2021 | 94.7% | 78% | 15% |
2022 | 95.5% | 80% | 17% |
2023 | 96.2% | 81% | 18% |
六、国际合作与交流
学院与德国哈尔伯塔特应用技术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开展“2+1+1”联合培养项目,累计输送学生213名。引进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认证标准12项,开发双语课程45门。
- 海外研修基地:3个(德国、新加坡、马来西亚)
- 来华留学生规模:年均60人
- 国际技能证书通过率:83%
七、社会服务与产教融合
近三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2万人次,为企业定制培养技术骨干3000余人。与华为共建“鲲鹏产业学院”,联合开发云计算、物联网等培训标准,年培训量超5000人次。
服务项目 | 年培训量 | 合作单位 |
---|---|---|
民航机务维修培训 | 800人次 | 中国商飞成都基地 |
无人机操控员认证 | 1200人次 | 大疆创新、中航无人机 |
智能仓储管理培训 | 600人次 | 京东物流西南分公司 |
八、挑战与发展机遇
当前面临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匹配度待优化(如新能源相关专业缺口)、高端人才引进难度大等问题。但伴随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天府机场运营带来的航空产业链集聚效应,学院在临空经济人才培养方面具备独特优势。
未来需强化三点:一是深化“航空+智造”专业群建设,二是推进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实体化运作,三是搭建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提升产学研协同效能。
总体而言,双流志翔职业技术学院凭借区位优势与产教融合机制,在航空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领域形成差异化竞争力。随着“十四五”期间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的推进,其有望成为西南地区临空经济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