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成都翰林艺术学院邛崃(邛崃翰林艺院)

成都翰林艺术学院邛崃(邛崃翰林艺院)

成都翰林艺术学院邛崃校区是依托总院资源打造的区域性艺术教育基地,自2018年落地以来,通过“产教融合+非遗传承”双轮驱动模式,逐步形成以艺术设计、表演艺术为核心的多专业集群。校区占地120亩,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配备影视摄影棚、数字绘画实验室等现代化教学空间,与邛崃市文旅局共建的“平乐竹编工坊”等实践基地达12处。师资团队中,具有行业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占比65%,近三年学生作品在省级以上展览获奖47次,毕业生本地就业率达38%。该校区通过“学分互认+企业定制班”机制,与腾讯游戏、阿杰灯光等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形成“教学-创作-产业”闭环生态。

成	都翰林艺术学院邛崃

一、区位优势与政策支持

邛崃校区选址于天府新区南翼,紧邻成雅高速邛崃出口,距成都市区45公里,1小时交通圈覆盖双流机场、成都东站等枢纽。属地政府提供每年300万元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并划拨临邛古城片区2000㎡场地用于学生实训。

核心指标邛崃校区总院(成都)行业均值
生均教学面积28㎡22㎡19㎡
政企合作项目数15个8个5个
非遗传承基地数量4个0个1个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开设数字媒体艺术、环境艺术设计等8个专业,其中陶瓷艺术设计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实施“基础平台+专业模块+非遗选修”三级课程体系,必修课占比60%,选修课包含邛窑烧制技艺、川剧脸谱绘制等特色内容。

专业维度数字媒体环境艺术舞蹈表演
核心课程匹配度92%85%78%
校企合作开发课程6门4门2门
职业资格证书通过率81%73%65%

三、师资结构特征

现有专任教师127人,其中具有企业实战经历的占41%,副高以上职称38人。实施“双聘双循环”制度,每学期从总院派遣20%骨干教师,同时引进本地工艺大师担任实践导师。

师资类型占比总院对比行业特性
行业专家兼职教师32%18%强化技艺传承
硕士以上学历68%82%注重实践能力
双师型教师65%54%产教融合需求

四、教学资源配置

投入1.2亿元建设虚拟现实艺术实验室、陶瓷烧制工坊等教学空间,与华为共建的“5G+XR”艺术创作中心已孵化学生项目23个。图书馆藏有艺术类纸质图书15万册,数字资源访问量年均增长40%。

五、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推行“季节对位”教学改革:春季学期侧重理论教学,夏季开展田野调查,秋季进入企业项目实战,冬季进行成果展演。建立“技能护照”制度,记录学生参与非遗工坊、商业项目的全过程。

六、就业质量分析

2023届毕业生进入文化创意产业占比67%,较总院高12个百分点。本地就业学生中,42%服务于文博单位,28%进入旅游演艺机构。创业率连续三年保持在8%以上,显著高于四川省艺术类院校平均水平。

七、社会服务效能

年均开展社区艺术培训3000人次,为邛崃城市形象设计贡献方案47套。师生团队参与“平乐古镇夜间经济提升计划”,完成光影秀设计12场,带动景区客流量提升25%。

八、发展瓶颈与突破路径

当前面临高端人才留存率不足(仅58%)、产教融合深度不够(企业参与课程开发比例31%)等问题。建议构建“艺术家驻校+股权激励”机制,试点专业与本地龙头企业共建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

通过八年建设,成都翰林艺术学院邛崃校区已形成“艺术教育+文化传承+产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办学特色。其将地域文化资源转化为教学优势的实践,为应用型艺术院校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参考范式。未来需在智能化教学升级、跨学科创新团队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方能实现从区域性特色院校向全国知名艺术教育品牌的跨越。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