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西昌市电子专业技术学校(西昌电子职校)

西昌市电子专业技术学校(西昌电子职校)

西昌市电子专业技术学校作为西南地区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重要职业教育机构,自2005年建校以来,始终以培养应用型电子技术人才为核心目标。学校依托西昌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优势,构建了涵盖电子技术、通信工程、智能设备维护等特色的专业体系,形成“产教融合、工学交替”的办学模式。现有在校生规模突破4000人,年均就业率达92%以上,与京东方、富士康等30余家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通过“理论+实训+项目化教学”的三维培养体系,学校在四川省中职院校技能大赛中连续五年位列同类学校前茅,其“校中厂”实训基地模式更被省教育厅列为示范性案例推广。

西	昌市电子专业技术学校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校前身为西昌市无线电技工学校,2012年经省教育厅批准升格为全日制普通中等专业学校,2018年被评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办学定位聚焦电子信息产业链,重点服务川滇黔交界区制造业人才需求,形成“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创新创业”三位一体架构。

发展阶段关键事件办学特色
2005-2012年创建无线电技工学校,开设基础电子装配课程区域首个电子技术短期培训基地
2013-2018年升格中专,新增通信工程、物联网技术专业引入“双元制”教学模式
2019年至今建设国家级实训基地,开发1+X证书体系实现“教室-车间-研发中心”三空间融合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现设电子技术应用、智能设备维修、通信网络建设三大专业群,其中省级重点专业2个。课程体系采用“平台+模块”结构,基础课程占比40%,专业核心课程占比35%,实践课程占比25%。

专业名称核心课程职业资格证书对口岗位
电子技术应用电路分析、单片机应用、PCB设计电子设备装接工(中级)电子产品研发、质量检测
通信网络建设光纤通信、5G基站建设、网络优化通信工程监理(初级)基站维护、通信施工管理
智能设备维修工业机器人编程、智能家居系统、自动化控制可编程控制器操作员(高级)智能终端维护、工业自动化调试

三、师资队伍结构分析

通过“内培外引”机制,构建了“双师型”教师队伍。截至2023年,专任教师中硕士以上学历占比38%,高级职称占比26%,企业兼职教师占比18%。

师资类型人数占比典型特征
校内专任教师128人75%含省级技能大师2人
企业兼职教师34人18%来自华为、长虹等企业技术骨干
外聘专家15人7%高校教授、行业顾问

四、教学设施配置标准

学校建有“四中心一基地”实训体系,包括电子装配实训中心、通信工程实训中心、智能控制实训中心及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实训设备总值达8500万元,生均设备值超2万元。

实训类别设备数量主要功能合作企业
电子装配实训SMT贴片机20台、示波器150台电路板焊接、产品组装富士康、比亚迪
通信工程实训5G基站模拟器8套、光纤熔接机30台基站建设、网络调试中国移动、中兴通讯
智能控制实训工业机器人12台、PLC实训台80组自动化产线编程、设备维护格力电器、西门子

五、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推行“三段式”培养体系:第1-2学期夯实理论基础,第3-4学期开展项目化实训,第5-6学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实施“学分银行”制度,允许学生通过技能竞赛、发明创造置换学分。

  • 现代学徒制覆盖60%毕业生,与企业联合制定培养方案
  • “1+X”证书制度下,学生平均持有2.3本职业资格证书
  • 创新创业课程孵化学生项目37个,获省级以上奖项9项

六、就业质量与职业发展

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2%-95%区间,对口就业率达81%。就业地域分布显示,72%学生选择成渝经济圈就业,18%留驻本地企业。

年份就业率对口率平均起薪(元)
2021年93.2%79.5%4280
2022年94.6%82.3%4560
2023年92.8%80.7%4420

七、校企合作机制深化

构建“四共”合作机制:共建课程体系、共组师资团队、共用实训基地、共育技能人才。与京东方合作开发《液晶显示技术》等6门定制课程,与华为联合设立“5G认证中心”。

  • 订单班规模年均增长15%,2023年覆盖8个专业
  • 企业捐赠设备价值超2000万元,设立奖学金额度年均80万元
  • 教师赴企业实践时间年均达45天/人

八、社会服务能力提升

年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超5000人次,为凉山州扶贫项目定制“电子技术扶贫班”。技术开发服务到款额连续三年突破千万元,完成横向课题23项。

服务项目年度数据社会效益
职业培训5320人次(2023年)建档立卡户就业率提升40%
技术研发纵向课题8项,横向15项产生专利12项,技术标准3项
国际交流接待老挝留学生32人输出教学标准至东南亚3国

西昌市电子专业技术学校通过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已形成特色鲜明的电子技术人才培养体系。其“实训-研发-创业”贯通的培养路径,不仅提升了区域产业人才供给质量,更通过技术反哺推动地方电子制造业升级。随着新校区建设和“双师型”教师培育计划的推进,学校有望在智能制造、集成电路等领域拓展新的专业增长点,为西部职教改革提供更具参考价值的实践样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