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自贡职业高级中学(自贡职高)

自贡职业高级中学(自贡职高)

自贡职业高级中学作为四川省职业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四十余年发展,已形成以机械制造、电子信息、商贸服务为核心特色的办学体系。学校现有在校生规模超6000人,开设23个专业方向,其中省级重点专业覆盖率达65%。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模式,与自贡航空产业园、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127家单位建立深度合作,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8%以上。师资队伍中"双师型"教师占比突破70%,拥有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实训设备总值超8000万元。在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该校累计获得一等奖14项,特别在数控加工、电子电路设计等工科领域形成显著优势。

自	贡职业高级中学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校前身为1982年创建的自贡市第一职业中学,2005年经省教育厅评估认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18年获批为"四川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办学定位聚焦"服务区域产业升级,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重点对接自贡国家高新区装备制造、盐帮文化创意、新能源材料三大产业集群需求。

发展阶段关键事件办学成果
1982-2000创建初期,开设机械、财会基础专业培养初级技术人才3000余人
2001-2015获国家级重点职中认定,新增电子、计算机专业省级技能竞赛获奖5次
2016-至今建成智能制造实训中心,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校企合作单位增至127家

二、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

学校构建"基础平台+专业集群+岗位定制"三级课程体系,重点建设智能制造、数字商贸、文化旅游三大专业群。其中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配备价值1200万元的德玛吉五轴加工中心,电子商务专业与京东共建校内实训基地。

专业类别核心课程实训设施合作企业
机械制造CAD/CAM、数控编程五轴加工中心、3D测量仪自贡航空产业园
电子信息单片机应用、工业自动化SMT生产线、智能控制实验室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现代服务跨境电商实务、文旅策划直播电商实训室、模拟导游厅自贡灯贸股份

三、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校企互聘+国内外研修"机制打造教师团队,现有专任教师246人,其中正高级讲师8人,硕士研究生占比32%。实施"双师素质提升工程",每年选派40名教师赴德国、新加坡参加职业教育培训。

师资类型人数占比专项能力
理论教学型9840%高级职称占比65%
实践指导型11245.5%持有技师证92人
企业兼职教师3614.5%高级工程师18人

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推行"1.5+1.5"分段式培养,前一年半强化专业基础,后一年半进入企业轮岗实训。与自贡锅炉厂共建"订单班",实行"双导师制",企业技术骨干参与课程开发和考核评价。

  • 现代学徒制覆盖8个专业
  • 企业新型学徒培训年均1200人次
  • "1+X"证书试点项目14个
  • 技能大师工作室解决生产难题37项

五、产教融合实践

学校牵头组建自贡市装备制造职教集团,联合17家企业建立"厂中校",将教室搬至生产车间。与自贡硬质合金公司共建"精密加工中心",实现"课堂-车间-研发中心"三位一体培养。

合作模式参与企业主要成果
生产性实训基地中联重科自贡基地年产值超800万元
技术研发合作自贡航天科技联合申报专利9项
人力资源共享自贡银行定向输送金融人才216人

六、学生发展质量分析

近三年毕业生升学与就业比例稳定在3:7,对口就业率达89%。通过"技能高考"升入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年均增长15%,2022年本科上线率较2019年提升22个百分点。

年份毕业人数升学人数就业起薪
202015234283850元
202116525124120元
202217866354380元

七、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学校年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超1.2万人次,为自贡市提供技术支持服务87项。依托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完成电工、钳工等12个工种鉴定考核,获证通过率91.3%。

  •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覆盖3区2县
  • 社区教育课程资源库含62门课程
  • 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金额年均450万
  • 国际留学生教育启动,招收老挝学生17人

八、数字化转型实践

建成5G智慧校园,部署物联网设备387台,开发虚拟仿真实训系统8套。疫情期间实现100%线上教学,累计创建数字化教学资源2.3TB。与腾讯合作搭建"云上匠坊"平台,实现校企资源共享。

数字化项目投入资金应用场景效益指标
虚拟仿真实训室450万元机械拆装、电路设计训练效率提升40%
AI教学质量监测280万元课堂行为分析、学业预警预警准确率92%
数字孪生工厂620万元智能制造全流程模拟故障诊断时间缩短65%

面对产业升级加速和职业教育改革深化的双重机遇,自贡职业高级中学需在三个方面持续突破:一是深化"岗课赛证"融通机制,构建动态调整的专业课程体系;二是加强跨区域职教联盟建设,提升西部职教枢纽功能;三是完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增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国际产能合作能力。通过数字化转型赋能传统优势专业,培育新兴交叉专业,有望在"十四五"期间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中等职业教育高地。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