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泸州职业技术学院高新校区是学校响应区域产业发展需求、深化产教融合战略的重要载体。校区位于泸州国家高新区核心地带,占地面积约800亩,总投资超10亿元,于2021年正式投入使用。作为川南地区首个以“智慧+”为特色的高职校区,其依托泸州“中国酒城”和“国家级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的区位优势,重点布局智能制造、大数据、新能源等新兴专业群,形成“专业链—人才链—产业链”三链融合的办学模式。校区建有省级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等核心设施,并与华为、海尔等头部企业共建6个产业学院,实现教学场景与企业生产环境的高度衔接。当前,校区已形成“政校企”三方协同的生态系统,为泸州加快建设新时代区域性人才高地提供强力支撑。
一、区位优势与战略定位
高新校区地处泸州国家高新区腹地,毗邻长江经济开发区和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直线距离泸州老窖、郎酒等龙头企业不足15公里。校区半径50公里内覆盖白酒酿造、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为实践教学提供天然场景。
核心指标 | 高新校区 | 主校区 | 区域平均水平 |
---|---|---|---|
产业匹配度 | 92% | 78% | 65% |
企业合作深度(订单班数量) | 45个 | 28个 | 18个 |
实训设备更新周期 | 1.2年 | 2.5年 | 3年 |
二、专业集群建设特色
校区构建“3+X”专业体系,聚焦智能制造、数字商贸、绿色建筑三大主干领域,配套开设工业互联网、智能机器人等前沿方向。其中,酿酒技术专业与泸州老窖联合开发“白酒智能化酿造”课程包,填补行业空白;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引入RPA财务机器人实训系统,实现业财税一体化培养。
- 省级高水平专业群:智能制造(含机械、电气、物联网)
- 市级重点专业:工业互联网技术、新能源汽车运用
- 特色专业:白酒品控与营销、跨境电商(酒类方向)
三、产教融合创新实践
校区首创“四维联动”产教融合机制:与政府共建数字经济产业学院,与企业共建技术研发中心,与园区共育现代学徒,与行业协会共制职业标准。例如,联合郎酒集团开发的“浓香型白酒智能酿造虚拟仿真系统”,将传统工艺与数字孪生技术结合,获评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合作类型 | 项目数量 | 资金规模(万元) | 覆盖专业 |
---|---|---|---|
产业学院 | 6 | 8500 | 智能制造、大数据等 |
横向课题 | 32 | 1200 | 工业互联网、新能源 |
技术攻关 | 15 | 450 | 白酒品控、智能装备 |
四、智慧教学基础设施建设
校区建成“云—边—端”三级智慧教学网络,部署5G基站12个、物联网终端3000余个。重点打造虚实结合的实训空间:工业机器人实训中心配备ABB、发那科等品牌设备40台;数字商贸实训基地集成ERP、WMS等企业级系统;VR酿酒实训室还原从原料处理到灌装的全链条工艺。
- 智慧教室占比:85%
- 虚拟仿真实训项目:28个
- 企业级生产管理系统:MES/ERP/PLM
五、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实施“三阶段递进”培养计划:第一阶段选派骨干教师赴德国学习工业4.0课程,第二阶段组织企业工程师开展教学能力培训,第三阶段组建跨学科教学团队。目前拥有省级教学名师3人、产业教授15人,企业兼职教师占比达40%。
师资类型 | 人数 | 占比 | 代表成果 |
---|---|---|---|
双师型教师 | 126 | 68% | 开发行业标准5项 |
企业技术骨干 | 85 | 45% | 完成技改项目23个 |
博士/教授 | 32 | 17% | 承担省部级课题9项 |
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成效
近三年学生获省级以上技能竞赛奖项247项,其中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4项。典型成果包括:智能叉车战队获全国机械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团体冠军;“酒韵”文创小组设计作品入选米兰设计周;新能源汽车维修团队攻克电池热失控监测技术并获专利授权。
- 双创孵化项目:年均50+,存活率超60%
- 1+X证书获取率:92%
- 对口就业率:智能制造类专业达89%
七、社会服务能力拓展
校区年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超1.2万人次,为泸州老窖、长城汽车等企业定制“新型学徒制”培养方案。牵头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智能制造职教联盟,开发《白酒智能酿造》《动力电池检测》等6部区域共用新型教材。疫情期间为327家中小微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诊断服务。
服务项目 | 年度数据 | 受益对象 |
---|---|---|
企业内训 | 86场次 | 技术人员3200人 |
技术攻关 | 27项 | 解决生产难题45个 |
社区教育 | 15个项目 | 覆盖居民1.8万 |
八、可持续发展挑战与对策
当前面临三大挑战:一是新兴专业师资储备不足,需加强高端人才引进;二是实训设备维护成本较高,探索校企共建共享机制;三是跨区域协同培养存在壁垒,建议深化成渝职教协作。未来发展将重点推进“五个一”工程——共建一套智慧教学系统、培育一支大师级教学团队、开发一批现场工程师培养方案、形成一套国际认证课程体系、打造一个产教融合示范城市。
作为泸州职业教育改革的试验田,高新校区通过精准对接区域产业链中高端岗位需求,构建起“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发展格局。其“校中厂、厂中校”的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不仅为西部职教改革提供了可复制经验,更成为推动泸州建设新时代省域经济副中心的重要人才引擎。随着二期工程的推进和成渝双城职教走廊的深化,该校区有望在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领域形成更具国际影响力的职教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