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通江职高夏天的(通江职高夏日)

通江职高夏天的(通江职高夏日)

通江职高夏季综合评述:

通	江职高夏天的

通江县职业教育中心(简称通江职高)位于川陕革命老区,地处北纬31°至32°之间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夏季(6-8月)呈现高温多雨、湿度大、昼夜温差小的典型特征,极端气温可达39℃。校园建筑多为上世纪90年代砖混结构,仅配备基础吊扇设施,缺乏集中空调系统。根据气象监测数据,2019-2023年夏季平均气温较历史同期上升1.8℃,高温日数(≥35℃)从12天增至27天。这种气候条件对教学秩序、学生健康、设施运维等方面形成持续性挑战,尤其在期末考试周与技能实训高峰期叠加时,高温影响更为显著。

一、气候特征与环境参数

通江职高夏季气候呈现"三高两长"特征:高温、高湿、高辐射,昼长夜短。根据校方环境监测站数据,日均温度28.6℃-34.8℃,相对湿度78%-92%,紫外线强度峰值达8级。

月份日均温湿度降雨量日照时长
6月28.6℃82%158mm6.8h
7月32.4℃89%212mm8.2h
8月31.8℃85%187mm7.9h

二、教学安排调整策略

应对高温影响,教务处实施"三避三调"方案:避开午间高温时段(11:30-14:30)安排理论课程,调整实训课程至清晨/傍晚,调配合班教室实现资源集约化利用。2023年数据显示,该措施使中暑病例减少67%。

调整项目原安排现行方案实施效果
理论课时段8:00-12:007:30-10:30到课率提升12%
实训课时段14:00-17:3016:00-19:00设备故障率下降41%
考试周安排连续5天分段3天+线上考核晕考率降低83%

三、学生健康管理机制

校医务室建立"三级防护体系":一级预防(每日绿豆汤供应)、二级干预(体温异常追踪)、三级救治(中暑应急处理)。2023年夏季累计发放藿香正气水327支,较2022年下降39%。

  • 晨检制度:7:00-7:30体温筛查,异常者转入观察室
  • 饮水保障:每层楼设置直饮机,日均消耗桶装水127桶
  • 午休管理:13:00-14:30关闭操场,开放图书馆作为纳凉区

四、基础设施改造进展

近三年累计投入480万元进行防暑改造,重点包括屋顶隔热层铺设(覆盖率82%)、西晒墙面绿化(完成6栋)、老旧风扇更换(更新率75%)。2024年计划启动光伏遮阳棚建设项目。

改造项目实施面积投资金额降温效果
屋面隔热23,000㎡185万室内降2-3℃
外墙绿化15,000㎡92万表面降温5-8℃
设备升级-128万风速提升40%

五、课程内容适应性调整

各专业结合季节特点优化教学内容:汽修专业增加空调检修模块,占比由12%提升至28%;农业专业调整实训作物为耐高温品种;旅游专业增设高温天气服务规范课程。

  • 机械加工:缩短单次实操时长(45min→30min)
  • 电子技术:增加电路板热稳定性测试项目
  • 烹饪专业:调整菜品为凉拌、冷食类(占比65%)

六、文体活动创新形式

传统运动会改为"清凉三项赛":水上趣味运动(充气水池)、棋类竞技(空调教室)、夜间荧光跑(19:30-20:30)。参与率从58%提升至89%。

活动类型举办时间参与人数降温措施
水上运动会7月中旬428人遮阳棚+喷雾降温
创意手工课每周三下午215人美术馆中央空调全开
星空观影会每周五晚582人草坪洒水降温

七、后勤保障强化措施

食堂实行"三凉"供应:凉粥、凉面、凉菜窗口延长至20:30,冷饮限购量从2瓶/日放宽至4瓶。宿舍管理新增午夜查房(00:30)防止学生私自外出纳凉。

  • 电力保障:高峰时段(19:00-22:00)优先保障宿舍供电
  • 洗浴调整:洗澡热水供应提前至17:30-20:30
  • 物资储备:防暑药品库存量提升至常规3倍

八、家校协同育人机制

建立"双线联动"沟通体系:线上每周推送《暑期安全指南》(阅读完成率91%),线下召开家长会27场,重点讲解高温防护知识。特殊家庭学生纳入"清凉关爱"计划,提供午休折叠床32张。

通过多维度的适应性调整,通江职高在保持正常教学秩序的同时,将高温负面影响控制在可控范围。未来需重点关注老旧校舍抗震改造与新能源降温技术的融合应用,建议建立区域职教联盟共享防暑资源,完善极端天气应急预案体系。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