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梓潼七一职中(梓潼七一职校)

梓潼七一职中(梓潼七一职校)

梓潼七一职中作为四川省梓潼县职业教育的重要载体,自1983年建校以来,始终以“服务地方经济、培养技术人才”为核心目标。学校现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机械加工等12个专业,形成“升学与就业并行”的办学特色。近年来,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合作,该校在技能大赛、对口升学等方面表现突出,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2%以上。硬件设施方面,学校拥有省级标准化实训基地3个,与京东方、长虹集团等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区域产业发展输送了大量技术骨干。

梓	潼七一职中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校前身为1958年创建的梓潼县农业中学,1983年更名为现名并转型为职业中学。2010年被评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18年入选四川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计划。办学定位聚焦“职业技能+文化素养”双提升,构建“三年成长规划+终身服务体系”,形成“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育人模式。

年份 重大事件 办学成果
1983-1995 完成普通中学向职教转型 初步建立机电、种植等特色专业
2005-2015 实施国家示范校建设项目 建成电子技术、数控技术实训中心
2018至今 推进“工匠学院”建设 获省级技能大赛奖项23项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现有加工制造、信息技术、财经商贸三大专业群,其中电子技术应用为省级重点专业。课程体系采用“基础平台+专业模块+拓展包”结构,实践课程占比达60%。引入“1+X”证书制度,将华为认证、CAD绘图等技能培训融入教学。

专业类别 核心课程 合作企业
电子技术应用 单片机原理、PCB设计 京东方、绵阳华晟
计算机应用 网络安全、UI设计 四川长虹、神州数码
机械加工 数控编程、模具设计 四川九洲、成都宏明

三、师资力量与教学创新

现有教职工146人,其中“双师型”教师占比68%,高级职称教师27人。实施“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制度,每年选派20名教师赴企业实践。开发《智能家居系统安装》《工业机器人编程》等校本教材,建成省级精品课程3门。

师资类型 人数 占比
正高级教师 5 3.4%
高级讲师 22 15.1%
企业兼职教师 38 26.0%

四、学生发展路径分析

毕业生呈现“就业高质量、升学多元化”特征。2022届毕业生中,42%通过单招考试进入高职院校,35%进入制造业企业技术岗位,剩余23%选择自主创业或参军入伍。学校建立“成长档案追踪系统”,对离校学生进行5年职业发展跟踪。

发展去向 2022届比例 典型单位
高职升学 42% 四川工程职技学院、绵阳职院
直接就业 35% 京东方重庆公司、成都富士康
技能征兵 15% 陆军装甲兵部队、空军地勤

五、校企合作模式创新

构建“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师徒传承”三维合作体系。与京东方共建“智能制造学院”,实行“2年在校学习+1年带薪实习”培养模式。企业参与课程开发比例达70%,设立“企业奖学金”覆盖30%在校生。

合作形式 企业数量 年输送人数
订单班培养 8家 200人/年
工学交替 5家 150人/年
顶岗实习 12家 300人/年

六、实训基地建设成效

累计投入8500万元建设实训场所,面积达1.2万平方米。建成电子装配、数控加工、电子商务等8个实训中心,设备总数超过3000台套。推行“7S”管理模式,实现实训室开放时间达日均14小时。

实训类型 设备价值 年使用频次
基础实训 1200万元 8万次/年
专项实训 3500万元 5万次/年
虚拟仿真 800万元 3万次/年

七、社会服务能力提升

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超5000人次,涵盖电工、焊工、电子商务等12个项目。与县扶贫办合作实施“雨露计划”,累计培训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386人。开发老年智能技术应用培训课程,服务社区退休人员1200余人次。

八、发展挑战与应对策略

当前面临专业结构与产业升级匹配度不足、师资队伍高层次人才短缺等问题。计划通过以下措施突破瓶颈:一是动态调整专业设置,新增新能源汽车维修等前沿专业;二是实施“名师工作室”计划,每年引进行业领军人才5-8名;三是深化数字化校园建设,开发虚拟工厂实训系统。

梓潼七一职中经过四十年发展,已形成鲜明的“立足县域、服务产业”办学特色。未来需在专业集群化发展、产教融合深度、社会培训广度等方面持续发力,为乡村振兴战略和制造强国建设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撑。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