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富民技校(川德阳中江富民技校)

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富民技校(川德阳中江富民技校)

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富民技校是一所立足县域经济、服务乡村振兴的综合性职业技能教育机构。该校以“技能扶贫+产业对接”为核心模式,开设电子商务、农机维修、养老护理等12个紧贴区域需求的专业,形成“短期培训+中长期学历教育”双轨制培养体系。作为国家级重点技校,其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8%以上,累计为本地企业输送技术人才超1.2万人,同时通过“流动课堂”覆盖偏远乡镇,年培训新型职业农民达3000人次。

四	川省德阳市中江县富民技校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富民技校前身为1987年成立的中江县农业技术培训班,2003年经四川省人社厅批准升格为全日制技工学校。学校始终以“培育县域实用型技能人才”为宗旨,构建了“学历教育+社会培训+创业孵化”三位一体的办学体系。

发展阶段 关键事件 办学规模
1987-2002 农业技术短训班阶段 年培训量≤500人
2003-2015 全日制技校建设期 在校生突破2000人
2016至今 产教融合深化阶段 年社会培训达8000人次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现设智能制造、现代服务、现代农业三大专业群,其中数控加工、电子商务专业被认定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课程体系采用“基础平台+专业技能模块+创新创业实践”架构,实行“双师型”教师主导的工学结合模式。

专业类别 代表专业 核心课程 合作企业
智能制造 数控技术应用 机械制图、CAD/CAM、数控机床操作 东方电气集团
现代服务 老年服务与管理 护理基础、康复技术、社区服务管理 泰康之家养老社区
现代农业 农产品电商 网络营销、物流管理、直播技术 中江丹参合作社

三、师资队伍建设

现有教职工156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38%,“双师型”教师达65%。实施“企业技术骨干驻校计划”,聘请23名行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形成“理论教学+实践指导+技术创新”的复合型师资结构。

师资类型 人数 占比 主要职责
理论教学团队 82 52.6% 文化基础课教学
实训指导团队 48 30.8% 车间实操指导
企业兼职导师 26 16.6% 新技术示范教学

四、人才培养成效

近三年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达91.3%,本地就业占比78%。通过“技能证书+学历证书”双证制度,学生获证率达98.6%,其中高级工证书获取率较五年前提升40%。

指标类型 2019年 2021年 2023年
毕业生总数 682 735 812
对口就业人数 598 672 743
本地就业比例 72% 75% 78%

五、校企合作模式

与32家企事业单位建立战略合作,共建“厂中校”实训基地5个、“校中企”生产性实训车间3个。推行“订单式培养+顶岗实习”机制,近五年累计为企业定制培养技术人才1362人。

合作类型 企业数量 典型项目 年输送人数
设备捐赠 14 数控车间智能化改造 -
订单培养 9 京东电商客服定向班 120/年
产学研合作 9 丹参种植技术攻关项目 -

六、社会服务能力

年开展职业技能鉴定3000余人次,承接政府补贴性培训项目23个。针对农村转移劳动力开发“15天速成班”,帮助4600余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技能脱贫。

培训类型 年度人次 主要对象 取证率
新型职业农民 2850 种养大户、合作社成员 92%
退役士兵培训 320 退役军人再就业群体 88%
企业在岗培训 1850 本地中小企业员工 85%

七、发展瓶颈与挑战

面临高端实训设备更新资金缺口、县域产业升级带来的专业结构调整压力、以及“双师型”教师持续培养机制待完善等问题。特别是在智能制造领域,设备总值仅占同类院校平均水平的65%。

制约因素 具体表现 影响程度
资金投入 年度实训设备预算缺口约400万元 ★★★★☆
专业适配性 新兴专业招生占比不足30% ★★★☆☆
师资结构 硕士以上学历教师仅占18% ★★★☆☆

八、未来发展战略

规划实施“五大提升计划”:投资1.2亿元建设产教融合实训中心,重点发展人工智能、新能源等前沿专业;深化与成都工业学院的“3+2”贯通培养;建设省级乡村振兴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预计到2025年,实现社会服务年培训量突破2万人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率提升至95%以上。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