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四川旅游专修学院(四川旅游学院)

四川旅游专修学院(四川旅游学院)

四川旅游专修学院作为西南地区旅游教育领域的重要机构,始终以“产教融合、服务产业”为核心定位,构建了涵盖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国际认证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学院依托四川作为旅游大省的区位优势,深度整合峨眉山、九寨沟等世界遗产地资源,形成“校地协同、工学交替”的办学特色。其专业设置紧密对接文旅产业链需求,酒店管理、导游服务等核心专业通过“双师型”教师团队与现代化实训基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无缝衔接。近年来,学院年均输出技术技能人才超3000人,毕业生在川内重点景区、五星级酒店就业率达78%以上,成为区域文旅产业发展的核心人才供给基地。

四	川旅游专修学院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院前身可追溯至1985年成立的四川省旅游职工培训中心,2002年经省教育厅批准升格为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院校。主体校区位于峨眉山市旅游经济示范区,占地800亩,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办学定位聚焦“现代服务业”,重点培养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形成“学历教育+职业认证+创新创业”三位一体培养模式。

发展阶段关键事件办学成果
1985-2001行业培训阶段累计培训旅游从业人员12万人次
2002-2015专科教育起步获评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
2016至今产教融合深化建成国家级文旅产教融合基地

二、专业体系与课程建设

现设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烹饪工艺、数字文旅等6个二级学院,开设23个专科专业。其中,全国职业院校旅游类示范专业2个,省级重点专业4个。课程体系采用“基础平台+专业模块+跨界拓展”架构,引入“1+X”证书制度,将研学旅行策划、智慧景区运营等新业态融入教学。

专业群核心课程职业认证
文旅服务导游实务、民宿运营导游资格证(通过率82%)
餐饮管理川菜制作工艺、宴会设计中式烹调师(高级)
智慧旅游大数据应用、VR景区建模文旅数据分析师

三、师资结构与教学资源

现有专任教师412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36%,“双师型”教师达89%。建有省级教学团队3支,行业兼职教师库涵盖127名企业高管。教学资源方面,开发虚拟仿真实训系统12套,建成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数字资源库,校企共建课程占比达65%。

师资类型人数行业经验
教授/副教授148人平均12年
企业导师97人来自首旅、洲际等集团
博士硕士289人海外背景占23%

四、实训基地与产教融合

投资2.3亿元建成“四中心六基地”实训体系,包括智慧旅游体验中心、非遗传承工坊等特色场馆。与携程、华侨城等企业共建产业学院5个,开展“旺季顶岗、淡季轮训”教学改革。近五年承接文旅部“三区三州”职业技能提升项目,培训基层从业者2.4万人次。

五、就业质量与社会影响

2023届毕业生就业率96.7%,对口就业率89%。雇主满意度调查显示,87%的企业认可学生职业素养。学院牵头组建成渝文旅职教联盟,输出标准课程包12个,参与制定《天府旅游名导评定规范》等地方标准。国际交流方面,与法国拉罗谢尔商学院等机构开展“2+1”联合培养项目。

六、科研创新与技术服务

近三年立项省部级课题47项,横向课题经费突破800万元。建成川菜非遗数字化保护中心,开发“蜀韵”文化体验课程包。为九寨沟灾后重建提供景区规划方案,完成3A级以上景区创建咨询项目28个。疫情期间研发的“云游四川”VR系统服务用户超百万人次。

七、校园文化与学生发展

推行“书院制”管理模式,设立茶艺、蜀绣等传统文化工作坊。学生社团孵化“熊猫侠”志愿服务品牌,年均开展景区文明引导服务超3000小时。创业园区入驻项目63个,其中“智游村”乡村旅游服务平台获省级金奖,带动17个乡村发展文旅产业。

八、挑战与发展机遇

当前面临数字化转型压力,需加强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新技术课程开发。区域竞争方面,需应对周边省份同类院校的生源争夺。发展机遇包括: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带来的文旅人才需求激增,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旅游教育市场,以及国际文旅交流合作的深化趋势。

四川旅游专修学院通过三十年探索,已形成“根植产业、动态迭代”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未来需进一步强化数字素养培育,深化校企命运共同体建设,在文旅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持续发挥人才支撑作用。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