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德阳中艺科技职业学校专业有哪些(德阳中艺职校专业)

德阳中艺科技职业学校专业有哪些(德阳中艺职校专业)

德阳中艺科技职业学校作为一所聚焦科技与艺术融合的职业院校,其专业设置紧密围绕区域产业需求和新兴技术发展方向,形成了以智能制造、数字媒体、现代服务为核心的三大专业集群。学校现有专业覆盖信息技术、艺术设计、电子商务、智能装备等多个领域,其中虚拟现实应用技术、数字媒体技术、工业机器人等专业具有显著行业特色。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化教学”模式,学校构建了“基础技能—专项技术—综合应用”三级课程体系,并与华为、京东等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实现人才输出与岗位需求的精准对接。

德	阳中艺科技职业学校专业有哪些

专业体系架构与核心方向

学校专业布局以“科技+艺术”双轮驱动为核心,重点建设信息技术、创意设计、智能制造三类主干专业群。其中,信息技术类专业占比达45%,涵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艺术设计类专业聚焦数字媒体与影视制作,占比30%;智能制造类专业则依托德阳装备制造业基础,占比25%。

专业类别代表专业核心课程职业面向
信息技术类虚拟现实应用技术三维建模、Unity引擎开发、AR/VR交互设计数字孪生工程师、元宇宙场景设计师
艺术设计类数字媒体技术影视特效合成、短视频创作、新媒体运营电商视觉设计师、短视频编导
智能制造类工业机器人应用PLC编程、自动化产线调试、智能设备维护工业自动化工程师、智能装备运维员

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创新

学校采用“平台+模块”课程结构,前两学期设置通用技术平台课程,后续按专业方向分流。例如,虚拟现实专业开设虚拟引擎开发空间定位技术等专项课程,并与企业联合开发XR项目实战等定制化内容。教学过程中推行“三真三实”原则(真实项目、真实场景、真实流程),学生参与企业实际案例比例达70%以上。

课程类型实施方式考核标准
基础技能课校内实训室+线上平台理论测试+基础操作认证
专项技术课企业导师进校授课项目成果验收+技能竞赛
综合实践课企业顶岗实习岗位胜任力评估

实训条件与产教融合机制

学校建有虚拟现实开发、智能制造、数字影视等8大实训中心,设备总值超3000万元。其中,与华为合作的鸿蒙系统应用实验室、与京东共建的智能仓储实训基地具备行业领先水平。通过“企业命题+学校解题”模式,近三年完成横向课题27项,学生参与企业实际项目达1300余人次。

实训基地类型合作企业核心设备培养方向
智能终端实训中心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鸿蒙开发套件、物联网传感器智能设备软件开发
数字影像工坊佳能(中国)有限公司4K影视拍摄系统、达芬奇调色台影视后期制作
工业机器人实训站四川宏华石油设备六轴机械臂、PLC控制系统自动化产线运维

师资队伍与教学资源

学校实施“双师双能”提升计划,通过企业挂职、技术攻关等方式培养骨干教师。现有专任教师中,具备企业实践经验的占比82%,高级职称占35%。同时聘请行业专家组建教学指导委员会,开发《智能设备故障诊断》《电商直播运营实务》等12本校本教材,其中3本入选“十四五”规划教材候选目录。

学生发展与就业质量

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对口就业率达89%。主要就业方向包括智能制造企业技术岗(38%)、数字媒体公司(27%)、电商平台运营(20%)。典型就业单位有京东方科技、腾讯云生态企业、完美世界游戏等。升学方面,高职单招录取率达75%,其中20%进入“双高计划”院校。

专业特色与竞争优势

  • 区域产业适配性:专业设置与德阳“5+5”现代工业体系高度契合,智能制造专业群直接服务当地装备制造产业升级
  • 技术前瞻性:率先开设虚拟现实应用、跨境电商运营等新兴专业,抢占数字经济人才需求先机
  • 教学创新性:推行“学分银行”制度,允许学生通过技能证书置换课程学分
  • 资源整合度: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建“厂中校”“校中厂”12个,形成深度产教融合生态

面临的挑战与发展建议

当前存在高端实训设备更新滞后、企业兼职教师稳定性不足等问题。建议加大地方政府专项投入,建立跨区域校企合作联盟,探索“专业群+产业学院”协同发展模式。同时需强化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兴领域的专业布局,提升服务“双碳”目标的技术人才培养能力。

通过持续优化专业结构、深化产教融合,德阳中艺科技职业学校正逐步构建起“专业链—人才链—产业链”三位一体的职业教育生态系统,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