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泸州高新中等职业学校是四川省泸州市重点建设的一所现代化中等职业学校,坐落于国家级高新区核心区域,依托区域产业优势构建产教融合育人体系。学校占地面积约120亩,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现有在校生规模达4500人,开设电子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现代服务等6大专业群,其中省级重点专业覆盖率达60%。作为泸州市产业人才培育基地,学校与华为、比亚迪等龙头企业共建实训基地12个,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8%以上,本地产业对口就业占比超过75%,形成“招生-培养-就业”全链条服务体系。
一、基础办学条件
学校硬件设施对标职业院校标准建设,建有智能制造实训中心、信息技术实训楼、现代服务业实训馆三大核心教学区。其中工业机器人实训室配备ABB、发那科等品牌设备32台套,电子技术应用实训室集成SMT生产线3条,电子商务实训平台接入真实商业数据接口。
类别 | 面积(平方米) | 设备价值(万元) | 工位数量 |
---|---|---|---|
实训场地 | 22000 | 6800 | 1800 |
图书馆 | 4500 | 800 | - |
运动场馆 | 15000 | 350 | - |
二、专业建设体系
构建“产业需求导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重点打造智能装备技术、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大数据技术应用三大特色专业。其中智能装备专业与四川长征机床集团共建“厂中校”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课程标准与岗位能力无缝对接。
专业大类 | 核心专业 | 省级重点专业 | 校企合作专业 |
---|---|---|---|
装备制造 | 智能装备技术 | √ | √ |
信息技术 | 大数据技术应用 | √ | √ |
交通运输 | 新能源汽车运用 | - | √ |
三、师资队伍结构
实施“双师素质提升工程”,通过企业实践、技能认证、教学竞赛等途径强化教师实践能力。现有“双师型”教师占比达78%,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56人,形成“理论教学+实操指导”双导师制。
教师类型 | 人数 | 占比 | 高级职称比例 |
---|---|---|---|
专任教师 | 186 | 81% | 35% |
兼职教师 | 72 | 19% | - |
双师型教师 | 145 | 78% | - |
四、人才培养模式
推行“岗课赛证”融通培养体系,将企业真实项目转化为教学案例库,开发《智能产线调试》《新能源汽车故障诊断》等12门工学结合课程。近三年学生获省级以上技能大赛奖项47项,“1+X”证书考取通过率达92%。
- 现代学徒制覆盖专业: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等5个专业
- 企业定制班合作企业:华为、泸州老窖等8家企业
- 年均开展职业技能鉴定:2000人次
五、产教融合实践
与泸州国家高新区管委会共建“政校企”三方协同机制,联合华为(泸州)数字经济创新中心打造“鲲鹏产业学院”,引入企业真实生产任务作为毕业设计课题。2023年校企联合攻关技术改造项目6项,产生经济效益超300万元。
合作类型 | 合作企业 | 共建项目 | 年收益(万元) |
---|---|---|---|
产业学院 | 华为技术 | 鲲鹏计算人才培养基地 | 120 |
实训基地 | 比亚迪 | 新能源汽车实训中心 | 80 |
订单培养 | 富士康 | 智能制造订单班 | 50 |
六、社会服务能力
面向退役军人、农民工等群体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年均3000人次,承接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项目8个。技术开发服务覆盖白酒酿造自动化、机械加工精度提升等领域,横向科研经费到账额连续三年增长超20%。
- 年培训量:3200人次
- 技术开发项目:14项/年
- 社区教育服务:覆盖8个街道
七、学生发展质量
建立“成长档案”跟踪系统,近三届毕业生平均初次就业月薪达4200元,专业对口率较五年前提升28个百分点。升学渠道畅通,高职单招录取率保持在85%以上,其中进入“双高计划”院校学生占比15%。
指标 | 2021届 | 2022届 | 2023届 |
---|---|---|---|
就业率 | 97.8% | 98.2% | 98.5% |
升学率 | 86.5% | 88.3% | 90.1% |
平均起薪 | 3800 | 4000 | 4200 |
八、发展挑战与对策
面对产业升级加速和职业教育改革深化,学校存在高端实训设备更新滞后、企业新型岗位标准转化不足等问题。需加大地方政府专项投入力度,深化“数字孪生+虚拟仿真”实训体系建设,同时完善教师企业实践长效机制。
- 设备更新缺口:年需1200万元
- 新兴专业师资:缺口25人
- 产教融合深度:企业参与度待提升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