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元中职职业技术学院是川北地区职业教育的重要基地,以“产教融合、技能立校”为核心理念,致力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院依托广元市“康养旅游名城”和“绿色产业经济示范区”的区位优势,构建了以现代农业、智能制造、康养服务为特色的专业体系。近年来,学院通过深化校企合作、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实训设施等举措,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然而,在专业结构优化、数字化转型等方面仍面临挑战,需进一步突破传统办学模式,提升服务产业的精准度。
一、学校概况与基础条件
广元中职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85年,前身为广元农业技术学校,2012年经省政府批准升格为高职院校。校园占地830亩,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设有现代农业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康养护理等6个二级学院,开设24个专科专业。现有在校生规模1.2万人,教职工总数680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32%,“双师型”教师比例达65%。
指标 | 广元中职职业技术学院 | 四川同类院校均值 |
---|---|---|
校园面积(亩) | 830 | 780 |
在校生规模(人) | 12,000 | 10,500 |
高级职称教师占比 | 32% | 28% |
双师型教师比例 | 65% | 58% |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院围绕“生态康养、先进制造、现代农业”三大领域布局专业群,重点建设老年保健与管理、智能装备制造技术、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专业。课程体系采用“岗位能力+职业证书”双轨制,推行“1+X”证书试点,覆盖电子商务数据分析、工业机器人操作等12个证书项目。
专业群 | 核心专业 | 合作企业 | 对口就业率 |
---|---|---|---|
生态康养 | 老年保健与管理、康复治疗技术 | 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蜀汉康养集团 | 97.2% |
智能制造 | 机电一体化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 | 吉利四川商用车、中铝铝材 | 94.5% |
现代农业 | 茶叶生产与加工、现代农业装备应用 | 米仓山茶业、广元农科院 | 92.8% |
三、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实施“名师培育工程”,通过企业挂职、技能竞赛、国际研修等途径提升教师能力。近五年引进硕士以上人才126名,聘请行业专家担任兼职教授45人。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获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
类别 | 人数 | 占比 | 年均培训时长(小时) |
---|---|---|---|
正高级职称 | 85 | 12.5% | 96 |
双师型教师 | 442 | 65% | 120 |
企业兼职教师 | 135 | 19.8% | 60 |
四、实践教学与产教融合
学院建有校内实训基地12个,其中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2个,与企业共建“厂中校”3处。推行“工学交替”培养模式,学生每年实习实训时间不少于6个月。与广元经开区联合成立“产业学院”,实现招生即招工、上课即上岗。
项目 | 广元中职职业技术学院 | 行业标准值 |
---|---|---|
实训设备总值(万元) | 1.8亿 | 1.5亿 |
校企合作单位数量 | 217家 | 180家 |
顶岗实习专业覆盖率 | 100% | 95% |
五、学生管理与服务体系
构建“三全育人”体系,设立学生发展指导中心,提供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咨询等服务。实行“书院制”管理模式,建有创客空间、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实践平台。近三年学生获省级以上技能竞赛奖项246项,创新创业项目孵化成功率达18%。
六、社会服务与影响力
学院年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超5000人次,承接企业员工技能提升培训1.2万人次。牵头成立川陕甘结合部职业教育联盟,开发《广元白茶种植技术规范》等地方标准3项。在四川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中,连续三年位列“服务地方经济”指标前五。
七、数字化建设进展
投入3200万元建设智慧校园,建成虚拟仿真实训室8个,开发在线课程资源库,涵盖专业课程240门。疫情期间实现“停课不停学”覆盖率98.7%,但数字化教学资源校企共享率仅为41%,低于全省中职院校平均水平。
八、挑战与发展机遇
当前面临专业链与产业链匹配度待提升、高端实训设备更新滞后等问题。随着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推进,学院正着力打造“康养护理”“锂材料加工”等新兴专业,并与广元锂电产业园共建“锂电产业学院”,预计未来三年相关专业招生规模将扩大150%。
广元中职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强化技能培养,已形成鲜明的区域办学特色。未来需进一步优化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提升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