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绵阳安州区高级职业中学是四川省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处成渝经济区北翼核心地带。该校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核心办学特色,依托绵阳科技城产业资源,构建了涵盖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现代服务等领域的专业体系。学校现有在校生规模超3000人,年均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其中本地企业吸纳毕业生比例达68%,形成“招生-培养-就业”全链条区域服务能力。通过“前校后厂”实训基地建设,与京东方、长虹集团等龙头企业共建7个产业学院,实现教学场景与生产场景深度衔接。在师资配置方面,“双师型”教师占比突破75%,企业技术骨干驻校授课时长年均超600课时。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校前身为1984年创建的安县职业中学,2006年经省教育厅批准升格为高级职业中学,2020年随行政区划调整更名为现名。作为安县(现安州区)唯一公办中职机构,承担着服务本地乡村振兴与产业升级的双重使命。
发展阶段 | 关键事件 | 办学规模 |
---|---|---|
初创期(1984-2000) | 开设农林、建筑等基础专业 | 在校生不足500人 |
扩张期(2001-2015) | 获批省级重点中职,新增数控、电子专业 | 在校生突破1500人 |
转型期(2016至今) | 建成智能制造实训中心,启动“1+X”证书试点 | 在校生规模达3200人 |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现设6大专业群,其中省级重点专业覆盖率达60%。课程体系采用“基础平台+专业模块+跨专业选修”三级架构,实践课程占比超过60%。
专业类别 | 核心课程 | 合作企业 |
---|---|---|
智能制造 | 工业机器人编程、CAD/CAM应用 | 京东方、九洲光电 |
信息技术 | 网络安全运维、大数据基础 | 华为技术、神州数码 |
现代服务 | 电商运营、文旅策划 | 顺丰物流、江油青莲景区 |
三、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校企双聘”机制构建教师队伍,企业技术专家占兼职教师总数的42%。实施教师企业实践制度,年均开展顶岗研修超200人次。
教师类型 | 人数 | 占比 |
---|---|---|
专任教师 | 185 | 78% |
企业兼职教师 | 63 | 24% |
高级职称教师 | 92 | 35% |
四、教学设施与实训条件
学校建有总面积2.3万平方米的实训场所,设备总值超8000万元。其中智能工厂实训中心配备价值1200万元的工业4.0生产线,可模拟真实生产环境。
- 主实训楼:建筑面积8000㎡,含机械加工、电子装配等8个实训区
- 产教融合基地:与长虹共建,年承接学生实训超5000人次
- 虚拟仿真中心:配置VR/AR设备120台,开发专业实训软件28套
五、人才培养成效
近三年累计输送技术技能人才4200余名,毕业生对口就业率稳定在82%以上。2022年职业技能鉴定通过率91%,居全省中职校前列。
年份 | 就业率 | 升学率 | 平均薪资 |
---|---|---|---|
2020 | 94.7% | 18.3% | 3850元 |
2021 | 96.2% | 21.5% | 4120元 |
2022 | 95.5% | 23.8% | 4380元 |
六、校企合作模式创新
形成“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现代学徒制”多元合作体系,与京东方合作的“熊猫班”实现招生即招工,顶岗实习补贴达正式员工工资80%。
- 产业学院:与华为共建ICT学院,年培养网络工程师120人
- 定向班组:为顺丰物流定制培养物流管理人才,保留率100%
- 技术研发:师生参与企业技改项目23项,创造经济效益超500万元
七、社会服务能力
年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超3000人次,开发乡村振兴特色课程包12个。与周边5个乡镇建立“校村联动”机制,派驻技术导师85人次。
服务项目 | 年度人次 | 主要对象 |
---|---|---|
职业技能提升培训 | 2850 | 返乡农民工 |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 1680 | 种植养殖户 |
社区教育服务 | 920 | 城镇居民 |
八、发展挑战与战略方向
面对产业智能化升级需求,学校正推进三大转型工程:投入3000万元建设人工智能实训中心,开发“数字工匠”培养体系;深化与绵阳职业技术学院的“3+2”贯通培养;拓展国际产能合作项目,已与老挝巴色省签署职业教育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