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飞机(川航职院飞行器)

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飞机(川航职院飞行器)

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直属的高职院校,其飞机相关资源配置与教学实践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学院依托航天背景,构建了涵盖飞行器制造、航空维修、无人机应用等专业的教学体系,配备多型真实飞机及模拟设备,形成"理论+实训+实战"的人才培养模式。现有飞机资源包括初教-6教练机、C172R型飞机、YL-1无人机及多款航空发动机,同时建有航空维修实训中心、无人机应用技术中心等实体化教学场景。通过校企共建、军地联动机制,学院实现飞机资源动态更新,近三年新增无人机型号占比达40%,教学设备总资产突破2亿元。在实践教学中,飞机资源不仅用于技能训练,更承担着航天精神传承与航空文化普及功能,形成"飞行器结构-系统原理-维护操作-应急处置"的全链条教学闭环。

四	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飞机

一、飞机机型配置与教学适配性分析

学院现配备固定翼飞机3架、直升机2架、多旋翼无人机15架,涵盖初级教练机、通用航空器及工业级无人机三大类。初教-6作为主力教学机型,其双座布局、低速性能与机械操纵系统特别适合基础飞行教学;C172R型飞机则侧重仪表飞行与复杂气象训练;YL-1无人机集群用于农业植保、航测等应用场景教学。

机型类别代表机型数量教学用途适训课程
固定翼飞机初教-62基础飞行/驾驶技术飞行原理、航空英语
固定翼飞机C172R1仪表飞行/夜航训练航空气象、航行管制
多旋翼无人机YL-115集群作业/行业应用无人机测绘、农林植保

二、飞机维护保障体系构建

学院建立三级维护体系:日常保养由学生实训组执行,深度检修依托校企共建维修中心,大修项目送返主机厂。每架飞机配备电子健康档案,记录12类38项参数,通过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发动机转速、液压压力等关键指标。近三年维修数据显示,无人机平均故障间隔时(MTBF)达120小时,固定翼飞机为85小时。

维护层级执行主体核心任务周期
日常维护学生实训组外观检查/油液补充每日
深度检修校企维修中心系统校准/部件更换季度
大修翻新主机厂机体结构修复/航电升级年度

三、航空实训成果转化路径

学院构建"技能认证-竞赛选拔-项目实战"的成果转化链。近五年累计培养ASFC航模执照持证生236人,其中12%晋升运动驾驶员执照。学生参与天府机场无人机巡检、凉山州森林防火监测等项目,累计作业里程超5万公里。2023年全国无人机应用大赛中,学院团队凭借植保方案设计获一等奖。

四、多机型教学效能对比

初教-6与C172R在训练成本上差异显著:前者每小时直接运行成本约800元,后者达1500元。但在起降距离、失速速度等教学安全性指标上,初教-6表现更优。无人机集群教学则采用"1师带3组"模式,单日可完成3轮完整作业流程训练,较传统单机训练效率提升40%。

对比维度初教-6C172RYL-1无人机
训练成本(元/小时)8001500300
最大起飞重量(kg)11806408
日均训练批次436

五、航空数据安全管理机制

学院建立三级数据防护体系:教学数据采集终端实施物理隔离,飞行参数传输采用国密算法加密,存储环节部署异地灾备系统。无人机作业数据实行"采集-脱敏-分析"三阶段处理,敏感坐标信息经坐标系转换后入库。近三年未发生数据泄露事件,日志审计完整率保持99.7%。

六、行业联动与资源共享模式

学院与中航工业成都所、四川纵横等企业共建"飞机-系统-部件"三级共享库。企业提供退役飞机拆解部件,学院改造为教学模块,已开发发动机拆装平台6套、航电系统实训箱12组。通过ARJ21客改货项目,获得真实舱门组件用于应急撤离演练。

七、技术创新与科研转化

研发团队基于初教-6平台开发新能源教学飞机,采用锂硫电池组替代传统燃油系统,续航时间提升至4.5小时。无人机群控系统实现50架编队厘米级定位,成功应用于西博会灯光秀表演。近三年获航空类专利17项,技术成果转化收益超800万元。

八、可持续发展规划布局

学院启动"天空地一体"发展计划:建设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试飞区,扩建航空材料检测实验室,筹备航空应急救援培训中心。计划引进B-737NG模拟舱,开发民航维修方向课程。预计2025年实现飞机资源利用率提升至85%,校企合作项目覆盖率达100%。

通过系统性的资源整合与创新实践,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构建了特色鲜明的航空人才培养生态。其飞机资源配置兼顾教学需求与行业前沿,维护体系融合智能化监测手段,实训项目深度对接产业痛点。未来需在新能源航空器研发、虚拟训练系统开发等领域持续突破,进一步强化产教融合的示范效应。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