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成都石化工业学校化学工业(成都石化校化工)

成都石化工业学校化学工业(成都石化校化工)

成都石化工业学校化学工业相关专业群是西南地区石油化工领域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学校依托中国石化集团行业背景,构建了以化工工艺、化工机械、工业分析为核心的专业体系,形成"中职-高职-应用本科"贯通培养模式。现有化工类在校生规模超3000人,年均为企业输送技术人才800余人,毕业生在西南地区石化企业就业占比达78%。通过引入ASEP国际认证标准,建设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其"校中厂"模式下的实训设备资产值达1.2亿元,涵盖石油炼制、高分子材料等典型生产场景。近年来与四川石化、泸天化等龙头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开发基于真实生产项目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

成	都石化工业学校化学工业

专业体系与课程建设

学校构建了"三位一体"的化工专业群架构,核心专业覆盖石油化工全产业链技术岗位。其中,化工工艺专业作为省级重点专业,开设炼油催化、有机合成等6个专业方向;化工机械维修专业对接设备运维领域,设置压力容器检测、仪表自动化等课程模块;工业分析技术专业聚焦质量检测环节,配备气相色谱、红外光谱等高端检测设备。课程体系采用"平台+模块"结构,前两年完成化工原理、单元操作等通用技术平台学习,三年级根据职业方向选择精细化工、煤化工等专项模块。

专业名称核心课程实训项目合作企业
化工工艺石油炼制技术、催化裂化工艺、化工仿真原油常减压蒸馏仿真、催化剂制备四川石化、中石油四川分公司
化工机械维修压力容器检修、化工腐蚀防护、仪表自动化反应釜维护实训、DCS系统调试东方锅炉、蜀泰化工
工业分析技术仪器分析、油品检测、化学品安全汽油辛烷值测定、红外光谱分析中石油质检中心、四川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

实训条件与产教融合

学校建成"三级递进"实训体系,总投资1.2亿元的实训基地包含基础化学实验室、专业实训楼和生产性实训工厂。其中,化工单元实训装置可模拟精馏、吸收等典型单元操作;3D虚拟仿真中心配置DCS仿真系统、安全事故处置模拟平台;校企共建实训车间引入企业真实生产线,如与四川石化合作的催化裂化仿真工厂。近五年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项目12个,企业导师年授课量超600学时,联合开发《乙烯装置操作实务》等活页式教材9部。

实训类型设备价值(万元)年实训人次核心技术
基础化学实验室8002000无机合成、有机制备
专业实训装置45001500精馏塔操作、干燥技术
虚拟仿真中心30001800DCS控制、事故应急演练

师资队伍与教学创新

现有化工类专任教师87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42%,"双师型"教师达78%。通过实施"教授工程",引进企业技术骨干12人,培育省级教学名师3人。创新"四阶段递进"培养模式:第1年校内理论学习+基础实训;第2年轮岗实习+虚拟仿真训练;第3年企业跟岗实践;第4年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开发《化工生产安全VR实训》等数字化资源库,实现"做中学、学中创"的教学闭环。近三年学生获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奖项17项,专利授权4项。

就业质量与行业服务

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2%以上,主要就业于三大石油央企及省内重点化工企业。薪酬数据显示,初始岗位月薪平均5800元,三年后晋升技术骨干可达9000元。学校建立就业跟踪机制,对近三届毕业生调研显示,85%在入职两年内获得岗位晋升。同时开展"订单式"技能培训,年均为企业员工培训超3000人次,参与制定《石油化工检维修技术规范》等行业标准3项。

科研转化与社会影响

学校组建石油化工应用技术研究院,承担市级以上科研项目23项,技术成果转化收益超千万元。其中,"催化裂化装置节能改造"技术在8家企业应用,平均降低能耗15%;"废水厌氧处理菌种筛选"成果服务园区环保治理。主办的西南石油化工职教联盟吸纳成员单位42家,开发X证书标准6项,年度开展技术交流活动15场次,形成显著的区域辐射效应。

发展挑战与优化方向

当前面临新能源产业转型压力,传统化工专业招生占比从2018年的65%降至2023年的52%。需加快布局氢能储运、碳捕集技术等新方向,计划未来三年投入3000万元建设新能源材料实训中心。同时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探索与民营炼化企业共建产业学院,破解单一所有制办学的体制约束。建议加强跨区域职教集团建设,与沿海石化基地建立人才共育机制,提升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

通过构建"政行企校"协同生态,成都石化工业学校在化工技术人才培养方面已形成鲜明特色。其"实训-生产-研发"一体化模式有效缩短了人才适应周期,但在专业结构优化、产教融合深度等方面仍需持续突破。未来需把握"双碳"目标下的产业变革机遇,强化绿色化工、智能控制等新兴领域的专业建设,巩固西南地区石化职业教育标杆地位。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