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资阳技校(资阳职教)

资阳技校(资阳职教)

资阳技校作为四川省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成立以来始终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核心目标。学校依托地方产业需求,构建了以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为主的专业体系,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特色。近年来,通过引入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建设省级实训基地等举措,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了大量技术骨干。然而,随着产业升级加速和职业教育改革深化,学校在高端设备投入、师资结构优化等方面仍面临挑战。

资	阳技校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资阳技校创建于1985年,前身为县办职业培训班,2008年经省教育厅批准升格为全日制普通中等专业学校。

发展阶段关键事件办学规模
1985-2000年县级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年培训量不足500人
2001-2007年申办省级重点职校开设6个主体专业
2008年至今升格普通中专在校生突破3000人

学校定位为“区域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重点服务成渝经济圈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产业人才需求,与京东方、南骏汽车等12家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二、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

现有24个专业覆盖二产和三产领域,形成“制造+信息+服务”的专业集群。

专业大类代表专业实训设备价值合作企业
装备制造数控技术应用850万元南骏汽车、盛吉锂电
电子信息工业机器人620万元京东方、英创力
现代服务电子商务380万元菜鸟网络、顺丰物流

课程体系采用“三阶递进”模式:第1学期基础技能训练,第2-3学期专项技能提升,第4学期顶岗实习。引入1+X证书制度,学生双证获取率达82%。

三、师资队伍结构分析

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分布双师比例
高级职称28%硕士及以上35%35岁以下42%68%
中级职称47%本科63%36-45岁38%(含行业聘教师)
初级职称25%专科2%46岁以上20%

实施“青蓝工程”和“企业工程师引进计划”,近3年新增省级学科带头人2名,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47人。但正高级职称教师占比仍低于全省中职均值3个百分点。

四、教学设施与实训条件

校区占地120亩,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建有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6大实训中心。

实训类别设备总值工位数量认证资质
机械加工1200万元260个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电子技术850万元180个
汽车维修980万元150个1+X证书考核站点
信息技术720万元200个华为ICT学院授权

对比省内同类院校,智能制造实训室设备新度系数达0.78,处于领先水平,但虚拟仿真实训系统覆盖率仅45%,低于示范校15个百分点。

五、学生管理与培养成效

指标类型2020届2021届2022届
毕业人数683712745
就业率94.7%95.2%96.1%
对口就业率81.5%83.8%85.6%
升学率12.3%13.7%14.2%

推行“德育银行”积分制,将职业素养量化考核。近三年涌现出省级技术能手5名,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二等奖获得者3人。但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待提升,毕业后3年内职位晋升率仅为58%。

六、产教融合实践探索

构建“厂中校+校中厂”双元培养模式,与14家企业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

合作形式参与企业年培养规模设备投入
订单班培养南骏汽车、科伦药业120人/年企业承担60%
工学交替京东方、富士康200人/年校企各投50%
现代学徒制长城汽车、TCL80人/年政府补贴40%

虽形成多种合作形态,但企业深度参与程度不均衡,部分协议存在“重签约轻实施”现象,真正开展现代学徒制的专业覆盖率不足40%。

七、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年均开展社会培训超5000人次,涵盖特种作业、新型职业农民等项目。

培训类型年培训量取证率收入占比
特种作业考证2800人92%45%
职业技能提升1500人88%30%
新型职业农民700人85%

承接资阳市“八项民生工程”中的青年技能培训项目,但高端培训项目占比偏低,面向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培训收入仅占社会服务总收入的8%。

八、发展瓶颈与突破路径

当前面临三大核心挑战:一是智能化教学资源缺口明显,虚拟现实设备缺口达200台套;二是师资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人工智能等新兴专业教师缺口达35%;三是产教融合长效机制尚未健全,企业参与教学的持续性不足。

建议实施“三大提升计划”:启动数字校园二期工程,建设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平台;实施“双师素质提升工程”,每年选派20名教师赴德日研修;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与龙头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同步推进“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开发对接“川渝工匠”标准的课程包,打造西部职教改革标杆校。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