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四川经济学院遂宁校区(川经院遂宁校区)

四川经济学院遂宁校区(川经院遂宁校区)

四川经济学院遂宁校区是四川省属重点高校在川中地区的重要教学延伸基地,自2018年正式落成以来,依托校本部优质教育资源,结合遂宁市“锂电之都”产业优势,逐步形成以应用经济学、管理学为主干,电子信息、新能源材料为特色的学科体系。校区占地1200亩,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现有在校生规模突破1.2万人,专任教师队伍达450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占比38%。通过“政产学研用”五维协同机制,与射洪锂电产业园、遂宁高新区等建立深度合作,近三年累计输送毕业生3200余人,本地就业率达67%,成为川中地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支点。

四	川经济学院遂宁校区

一、区位优势与产业联动

遂宁校区位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几何中心,距成都148公里、重庆162公里,紧邻G93成渝环线高速与绵遂铁路枢纽。依托遂宁市“3+3+3”现代产业体系(锂电新材料、电子信息、食品饮料三大千亿产业集群),校区构建起“课堂-实验室-产业园”三级实践链条。

核心指标遂宁校区校本部川内同类院校
产业匹配度92%(锂电、电子信息专业占比)78%65%-75%
校企合作企业数87家(含比亚迪、天齐锂业)152家50-120家
实习岗位供给量年均3200岗8500岗1500-6000岗

二、学科专业布局特征

校区设置28个本科专业,形成“经济管理+工科”双轮驱动模式。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审计学、物流管理),省级特色专业4个。通过“专业群+产业学院”模式,组建锂电材料、智能装备制造等5个现代产业学院。

专业类别开设专业数省级以上认证就业对口率
经济管理类158项81%
工学类96项79%
艺术类41项65%

三、师资结构优化路径

实施“双百计划”引才工程,构建“学术导师+产业教授”双师体系。现有教师中,具有行业背景的“双师型”教师占比达41%,近三年引进海内外博士27人。通过设立驻企工作站,实现教师年均进企业实践时长超40天。

师资类型人数占比年均企业服务时长
教授/博导8919.8%28天
副教授/硕导15735.1%35天
企业兼职导师12127.0%60天

四、教学基础设施配置

校区建有省内领先的经管学科实验中心,包含智能财务决策实验室、供应链仿真实验室等8个特色实验室。图书馆藏书量达68万册,电子资源覆盖率92%,与校本部实现资源共享。

设施类型数量总面积设备价值
专业实验室23个1.2万㎡3200万元
校外实训基地46个
智慧教室87间

五、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构建“三级竞赛+双创孵化”培养体系,近五年获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励412项,其中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获特等奖3项。建成省级众创空间,孵化学生创业项目67个,年均产生专利15项。

项目类型数量获奖级别转化金额
学科竞赛893人次国家级27%
创业训练245项83万元
校企合作课题107项214万元

六、就业质量多维分析

2023届毕业生进入世界500强企业比例达11%,本地重点企业留存率连续三年超45%。通过“订单式培养”项目,为射洪锂电产业园定向输送技术骨干236人,平均起薪较全省非重点高校高18%。

就业方向比例典型企业平均起薪
制造业39%宁德时代、蜂巢能源5800元
信息技术服务业27%京东云、用友网络6200元
金融行业18%新希望金控、天府银行6500元

七、科研与社会服务成效

聚焦“锂电材料绿色制备”“工业互联网应用”等方向,近三年立项省部级课题43项,技术交易额年均增长32%。与地方政府共建乡村振兴研究院,完成遂宁市农产品区域品牌价值评估等横向课题67项。

科研成果类型数量转化金额服务对象
发明专利89项1240万元新能源企业
咨询报告157份385万元政府部门
标准制定23项行业协会

八、发展瓶颈与突破路径

当前面临高端人才引进竞争激烈、产教融合深度不足等挑战。需强化“学科专业链-产业链-创新链”三链融合,建议:①设立产业教授流动岗,②建设区域性产教融合信息平台,③试点“专业群+产业园区”整体托管模式。

通过八年建设,四川经济学院遂宁校区已形成显著的区域办学特色,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产业服务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未来需进一步释放体制机制创新红利,深化教育链与产业链的共生发展,力争打造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教融合示范高地。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