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乐安县职业中学新校区(乐安职中新校)

乐安县职业中学新校区(乐安职中新校)

乐安县职业中学新校区作为区域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载体,其建设标志着当地教育资源配置的战略性升级。新校区选址于县城东部教育园区核心区,占地总面积达12.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3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4亿元,涵盖教学、实训、生活、运动四大功能区块。项目通过"产教融合+智慧校园"双轮驱动模式,构建了"专业集群+产业学院"的特色办学体系,设置现代农业技术、智能制造、电子商务等8大重点专业群,配备工业机器人、3D打印、云计算等先进实训设备。校区采用"校企合作"运营机制,与12家本地龙头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形成"教室-车间-研发中心"三位一体培养空间。

乐	安县职业中学新校区

从区域教育布局来看,新校区有效填补了乐安县职业教育资源缺口。原校区仅能容纳1200名学生,新校区设计容量达3500人,实训工位数量提升至1800个,设备总值超4000万元。通过引入"1+X"证书制度和现代学徒制,构建起中高职衔接立交桥。智慧校园系统覆盖5G网络、物联网管控平台和AI教学分析系统,实现教学管理数字化升级。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该校创新"职业培训+产业孵化"模式,年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超2000人次,孵化学生创业项目37个。通过建设县域电商直播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形成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耦合。

对比维度乐安职中新校区原校区全省县级职校均值
占地面积(㎡)128,00032,00095,000
实训设备值(万元)4,2006802,800
企业合作数量12家深度合作3家协议合作8家平均
毕业生就业率98.7%89.2%92.5%

一、区位优势与交通网络

新校区选址于乐安县东部产业集聚区,距高铁站直线距离8公里,毗邻昌宁高速乐安出口。校区半径5公里内覆盖电子信息产业园、现代农业示范园两大省级园区,形成"校园一体"的区位格局。

交通要素新校区老校区
主干道连通性3条快速路直达1条县道接入
公交覆盖率6条专线(含夜班车)2条常规线路
通勤时间圈15分钟产业区辐射40分钟城乡覆盖

二、专业架构与产业适配

新校区构建"3+3"专业体系:重点打造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现代农业3大支柱专业群,培育新能源、文旅创意、康养服务3个新兴专业方向。其中工业机器人专业与科迅机械集团共建"厂中校",电子商务专业引入京东物流实训体系。

专业类别开设专业数对应本地产业人才供需比
智能制造5个机械加工、电子元器件1:1.8
现代农业3个果蔬种植、畜禽养殖1:2.5
数字经济4个电商、直播、大数据1:3.2

三、智慧教学体系建设

校区投入1200万元建设智慧校园系统,包含智能教学终端800台、物联网传感器300组、数字孪生实训平台3套。开发"云上课堂"APP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引入虚拟仿真系统覆盖70%实训课程。

四、产教融合实施路径

创新"四共四通"机制:校企共建专业标准、共育师资团队、共管教学过程、共享资源成果;实现人才流通、技术互通、文化融通、成果互通。与欧兰德科技共建"智能装备产业学院",实行"双导师制"培养模式。

五、双创教育生态系统

打造"创客空间-孵化基地-产业园区"三级培育链条,建设2000㎡创新创业中心,设立500万元创业基金。2023年孵化"智慧农业物联网""非遗文创设计"等12个学生项目,带动就业146人。

六、社会服务能力提升

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超5000人次,开发"乐安工匠"系列培训课程包。与县农业农村局共建乡村振兴学院,培养新型职业农民327人,指导创建标准化种养基地42个。

七、可持续发展挑战

面临三大瓶颈:高端实训设备维护成本年均增长15%,双师型教师缺口达30%,县域产业升级速度与人才培养周期存在错配风险。需建立设备共享联盟、完善教师企业实践制度、构建动态专业调整机制。

八、文化育人特色创新

提炼"厚德精技"校训精神,建设"四馆一廊"文化矩阵:校史馆、工匠馆、专利馆、非遗馆和企业文化长廊。开发《旴江船工号子》《明清建筑营造技艺》等8门本土文化课程。

乐安县职业中学新校区的建设实现了从规模扩张到内涵发展的跨越式转型,其"专业群对接产业链"的精准定位、"智慧+实训"的教学革新、"教育反哺经济"的社会服务模式,为县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样本。未来需在深化产教融合机制、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科研转化能力等方面持续发力,真正建成"立足乐安、服务江西、辐射中部"的现代化职业名校。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