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成都经济技术学校中专(成都经技校中专)

成都经济技术学校中专(成都经技校中专)

成都经济技术学校中专作为西南地区职业教育的重要载体,其办学特色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关联。该校以“技能立校、产教融合”为核心理念,构建了覆盖先进制造、现代服务、信息技术等领域的专业体系,形成“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育人模式。近年来,通过引入德国双元制课程标准、建设省级实训基地等举措,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8%以上,其中对口就业比例超过85%,在四川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估中稳居前列。

成	都经济技术学校中专

学校地处成都“东进”战略核心区,占地120亩,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拥有数控加工、工业机器人、智能楼宇等23个校内实训中心。师资队伍中“双师型”教师占比达72%,与京东方、一汽大众等企业共建产业学院5所,实现“教室-车间-岗位”三级递进式培养。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校前身为1965年创立的国营红光机械厂技工学校,2008年经省教育厅批准升格为普通中专,现隶属成都市工业职业技术教育集团。办学定位聚焦“服务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重点培养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现代物流等领域技术技能人才。

发展阶段关键事件办学成果
1965-2007厂办技校阶段,开设机械加工、电工电子专业累计培养技术工人3000余人
2008-2015升格中专,新增汽车维修、计算机应用专业获省级重点中专资质
2016至今建设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开展中德合作办学入选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

二、专业布局与课程体系

学校构建“4大专业群+特色方向”的课程架构,其中智能制造、电子信息专业群覆盖率达65%。核心课程采用“理论+实操+认证”模块化设计,引入1+X证书制度,学生可考取工业机器人操作等12类职业资格证书。

专业类别核心课程职业资格合作企业
智能制造数控编程、CAD/CAM、液压传动数控车工(高级)西门子、海目星
信息技术网络搭建、Python编程、智能终端维护计算机装调员(中级)京东方、华为成都基地
现代服务物流管理、轨道交通服务、跨境电商实务物流师(三级)中铁二局、顺丰速运

三、师资结构与教学资源

现有教职工186人,其中正高级职称8人,省级名师工作室主持人2人。建成国家级在线精品课程3门,校本活页式教材覆盖80%专业课程。实训设备总值达4200万元,包含五轴联动加工中心、工业4.0智能产线等先进设施。

师资类型人数占比代表成果
教授级高工63.2%主持制定省职业技能标准
企业兼职教师4524.2%承担顶岗实习指导
硕士以上学历9249.5%开发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库

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推行“三段式”培养体系:第1学年基础能力培养,第2学年专项技能训练,第3学年企业轮岗实战。与成都经开区管委会共建“学徒制”试点班,实现“入学即入企”的零对接培养。近三年订单培养学生占比达41%,覆盖京东方、沃尔沃等17家龙头企业。

五、学生发展与就业质量

2023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8.3%,平均起薪4850元/月,高于四川省中职院校平均水平15%。升学渠道畅通,高职单招录取率连续五年保持82%以上,其中进入“双高计划”院校占比达37%。

指标类型2021届2022届2023届
就业率96.8%97.9%98.3%
对口就业率81.2%84.5%86.7%
升学率78.4%81.2%82.6%

六、产教融合与社会服务

牵头组建成渝智能制造职教联盟,与23家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年均开展社会培训超1.2万人次,承接企业技术研发项目45项,产生直接经济效益3200万元。建成“一带一路”国际技能人才培养中心,为老挝、缅甸等国培养技术人才136人。

七、校园文化与学生管理

实行“军事化+企业化”双重管理模式,建立包含品德修养、专业技能、身体素质等维度的“五维评价体系”。校园文化活动突出“工匠精神”培育,设立“技能大师讲坛”“创新创业孵化园”等实践平台。学生违纪率连续三年低于0.8‰。

八、发展挑战与优化方向

当前面临专业迭代速度滞后于产业升级、高端实训设备更新资金缺口较大等挑战。需强化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兴专业建设,深化与头部企业的股权合作,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同时加强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跨境教育服务能力。

成都经济技术学校中专通过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创新育人模式,已形成鲜明的“技术技能+职业素养”双轮驱动特色。未来需在专业集群优化、数字化转型、国际合作等方面重点突破,以更好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