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西昌经济技术学校(西昌经技学校)

西昌经济技术学校(西昌经技学校)

西昌经济技术学校作为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重要的职业教育机构,自1984年建校以来,始终以服务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为核心目标,形成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技能扶贫”三位一体的办学特色。学校依托西昌市作为川滇走廊枢纽的区位优势,构建了覆盖现代农业、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领域的专业体系,累计培养技能型人才超3万人,其中80%以上来自少数民族地区。通过“校中厂+厂中校”模式,与20余家龙头企业共建实训基地,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6%以上,本地产业适配度达75%,成为西南地区乡村振兴与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支点。

西	昌经济技术学校

一、学校概况与基础建设

西昌经济技术学校占地210亩,建筑面积12.8万平方米,设有6个二级学院,开设23个中高职专业。校内建有国家级实训基地2个、省级示范性实训中心4个,配备价值1.2亿元的先进设备。

指标西昌经济技术学校四川其他同类院校全国平均水平
生均教学设备值(元)12,5009,80011,000
实训室覆盖率100%专业85%专业90%专业
数字化教学资源占比75%60%68%

二、专业设置与产业对接

学校构建“现代农业+先进制造+现代服务”专业集群,重点建设烟草栽培技术、彝族服饰设计与工艺等6个特色专业。2023年新增新能源汽修、智慧农业装备应用等专业方向。

专业类别核心专业区域产业匹配度毕业生供给比例
现代农业烟草栽培、食用菌生产92%(对接凉山烟草基地)35%
先进制造数控加工、机电设备维修88%(服务西昌航天配套产业)42%
民族文化彝绣工艺、民族旅游服务78%(契合文旅融合战略)15%

三、师资队伍结构分析

现有教职工246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8人,副高级职称65人,“双师型”教师占比达68%。实施“名师工作室+企业技师流动站”培养机制,年均开展企业实践45天。

师资类型西昌经校省内中职均值差异值
硕士以上学历教师32%21%+11pp
高级职称占比30%24%+6pp
企业兼职教师比例28%15%+13pp

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推行“季节分段式”教学改革,将理论学习与农时实践相结合。与京东方、蜀峰化工等企业共建“订单班”,实施“1.5+1.5”工学交替培养,企业参与课程开发比例达70%。

  • 现代学徒制覆盖专业:12个
  • 企业新型学徒培训年均:800人次
  • “X”证书获取率:91%

五、就业质量与升学通道

2023届毕业生就业率96.7%,专业对口率82%,本地就业留存率65%。通过“高职单招+技能高考”双通道,升学率连续三年保持在40%以上。

  • 主要就业行业:制造业(38%)、农业(27%)、服务业(25%)
  • 头部企业就业:京东方(12%)、攀钢集团(8%)、川发展控股(6%)
  • 创业扶持:年均孵化学生创业项目20+个

六、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年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2万人次,覆盖彝绣、电商直播等特色项目。与昭觉、美姑等县签订帮扶协议,输出教学资源包35个,建设“移动实训教室”解决偏远地区实训难题。

  • 脱贫攻坚贡献:培训建档立卡户4300+人
  • 非遗传承:建立彝族漆器、银饰制作传习所3个
  • 社区教育:年开展公益讲座80+场次

七、产教融合生态构建

牵头成立“大凉山产教融合联盟”,吸纳62家企业、14所院校。共建“钛化工产业学院”“智慧农业研究院”,横向课题经费年均增长25%。

  • 校企共建课程:146门
  • 联合研发专利:23项
  • 技术成果转化:年收益超800万元

八、发展瓶颈与突破路径

面临高端实训设备更新滞后、民族地区生源持续下降等挑战。计划投资2.3亿元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大厦,深化与成渝双城经济圈院校的“东西协作”项目,预计新增人工智能、康养护理等专业方向。

西昌经济技术学校通过四十年的探索实践,成功打造出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凉山样本”。其“产业需求导向+民族文化传承+数字技术赋能”的三维发展模式,不仅有效支撑了区域重点产业发展,更在技能扶贫、文化传承等方面发挥独特作用。随着新基建的推进和职教改革深化,学校正朝着建设西部民族地区高水平职业院校的目标稳步迈进。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