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中江县职业技术学校是德阳市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江县推动县域经济与产业升级的核心教育载体。作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和四川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该校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办学特色,紧密围绕中江县农业大县、制造业新兴基地的区域定位,构建了以现代农业、智能制造、电子信息为核心的专业群。学校现有在校生规模超6000人,教职工300余人,其中“双师型”教师占比达65%,拥有省级以上实训基地4个,与京东方、通威新能源等龙头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8%以上,本地就业占比超过70%,为区域产业发展输送了大量技术技能人才。
一、学校概况与基础条件
中江县职业技术学校创建于1987年,2019年整体迁入占地200亩的新校区,建筑面积达8.6万平方米。学校配备工业机器人实训中心、现代农业智能温室等36个专业实训场所,教学设备总值超1.2亿元。
指标 | 数据 |
---|---|
建校时间 | 1987年 |
校区面积 | 200亩(约13.3万平方米) |
建筑面积 | 8.6万平方米 |
实训设备价值 | 1.2亿元 |
在校学生数 | 6200人 |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形成“现代农业+先进制造+现代服务”三大专业集群,开设18个中职专业,其中省级重点专业3个。课程体系采用“基础平台+专业模块+岗位实训”三级架构,推行“1+X”证书制度,覆盖率达85%。
专业类别 | 代表专业 | 实训基地数量 | 合作企业 |
---|---|---|---|
现代农业 | 农产品电商、畜牧兽医 | 2个 | 铁骑力士、温氏集团 |
智能制造 | 数控技术、工业机器人 | 3个 | 东方电气、京东方 |
信息技术 | 物联网应用、软件开发 | 2个 | 华为技术、四川长虹 |
三、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
学校实施“名师工作室+企业技师驻校”机制,组建专业化教学团队。现有正高级讲师5人,省级学科带头人8人,企业兼职教师占比达30%。
类别 | 人数 | 占比 |
---|---|---|
专任教师 | 215人 | 72% |
高级职称 | 83人 | 28% |
双师型教师 | 139人 | 65% |
企业兼职教师 | 95人 | 30% |
四、人才培养与就业质量
学校构建“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创业孵化”三位一体培养模式,近三年累计向中江经开区输送技术人才1200余人,本地大型企业人才供给占比达65%。
年份 | 毕业生总数 | 就业率 | 本地就业占比 |
---|---|---|---|
2022 | 1850人 | 98.2% | 72% |
2021 | 1780人 | 97.8% | 68% |
2020 | 1690人 | 98.5% | 71% |
五、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
学校与通威新能源共建“光伏技术实训中心”,与京东方联合开发“智能工厂”课程体系,形成“厂中校”“校中厂”双向赋能模式。目前拥有省级产教融合示范基地2个,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项目12个。
- 通威新能源:共建光伏产业链实训体系,年接收实习生200人
- 中江经开区:联合设立“园区定向班”,年输送技术工人300人
- 铁骑力士:共建智慧养殖实训基地,开发畜禽疫病防控课程包
六、社会服务与技能培训
学校年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企业职工技能提升等社会服务项目40余项,覆盖人次超1.2万。2022年被认定为“四川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培训类型 | 年度人次 | 主要合作单位 |
---|---|---|
新型职业农民 | 3500人 | 农业农村局 |
企业定制培训 | 4200人 | 凯州新城管委会 |
退役军人技能提升 | 1800人 | 退役军人事务局 |
七、学生发展与升学路径
学校构建“中职-高职-本科”贯通培养体系,与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联合开展“3+2”分段培养,年均升学率达62%。2023年职业技能大赛获奖学生中,83%通过单招进入应用型本科院校。
升学方向 | 中江职校占比 | 全省中职平均 |
---|---|---|
应用型本科 | 18% | 9% |
国家示范高职 | 47% | 35% |
普通专科 | 35% | 56% |
八、办学成效与社会影响
学校近五年获得“四川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培育“全国技术能手”4人。2023年被列为“四川省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学校”,其“农业+工业”双轮驱动模式被《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专题报道。
- 荣誉资质: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四川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
-
通过系统化的专业布局、深度化的产教融合、精准化的人才培养,四川省中江县职业技术学校已成为川中地区职业教育的标杆。其以服务县域经济为核心,构建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有机衔接的生态系统,为乡村振兴与产业升级提供了可持续的人才支撑。未来需在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国际化合作办学等领域持续突破,进一步提升服务区域发展的战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