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四川文轩职业学院董事长(文轩职院董事长)

四川文轩职业学院董事长(文轩职院董事长)

四川文轩职业学院董事长作为学校发展的核心领导者,其战略决策与管理风格深刻影响着这所民办职业院校的发展轨迹。自2008年建校以来,董事长通过整合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的资源优势,构建了以出版传媒为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其治理模式兼具企业化效率与教育情怀,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领域形成显著突破。近年来,通过推动"三教改革"和数字化校园建设,学校在四川省民办高职院校中跻身前列。然而,面对职业教育赛道竞争加剧和产业升级压力,董事长的战略布局能力与资源整合效率面临新的考验。

四	川文轩职业学院董事长

一、个人背景与职业履历

董事长出生于1965年,拥有经济学硕士学位,早年在新华文轩出版集团担任要职,积累近20年文化企业管理经验。2012年接任学院院长后,将出版行业的产业链资源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形成"内容生产+人才培养+文化服务"的闭环生态。其职业经历呈现"体制内历练-市场化转型-教育领域深耕"的三部曲特征。

时间阶段任职机构核心职责
1990-2005年新华文轩出版集团发行业务拓展、区域市场运营
2006-2011年文轩连锁股份公司渠道网络建设、数字化转型
2012年至今四川文轩职业学院战略定位、产教融合体系构建

二、教育理念与办学特色

董事长提出"书香校园·技能英才"的办学宗旨,构建"出版+教育+科技"三位一体培养模式。通过设立出版编辑、数字媒体等特色专业,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其教育思想强调"三个对接":专业设置对接文化产业需求,课程内容对接岗位技能标准,教学场景对接真实工作情境。

核心理念实施路径成效指标
书香育人图书馆24小时开放、阅读学分制人均图书借阅量全省高职第2
数字赋能虚拟仿真实训室、AI课程平台数字化教学覆盖率85%
产教共生企业工作室入驻、双师型教师占比毕业生对口就业率78%

三、管理风格与决策特征

采用"战略导向+数据驱动"的管理模式,建立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重大决策注重行业趋势研判,如2019年率先布局直播电商专业时,即基于对短视频用户增长曲线的分析。日常运营中强调KPI考核与柔性管理结合,对教学部门实行成果导向评估,行政部门采用目标责任制。

  • 战略决策:每季度召开行业趋势分析会,引入第三方智库报告
  • 执行监督:建立教学质量预警系统,设置18项关键监测指标
  • 创新机制:设立百万级专项基金鼓励教学改革项目申报

四、社会资源整合能力

依托新华文轩的产业网络,构建"政-企-校-研"四维合作体系。近三年促成校企合作项目47个,其中与京东、字节跳动等头部企业共建产业学院3个。2022年牵头成立"成渝双城经济圈出版职业教育联盟",整合上下游企业126家。其资源整合呈现"产业链垂直渗透+区域协同发展"双重特征。

合作类型代表性项目资源投入
产业链合作新华文轩编辑实训中心设备价值2000万元
技术共建讯飞AI教育实验室联合研发经费800万
区域协同重庆出版社人才定制班年输送毕业生120人

五、财务运营与资本运作

采取"主业经营+多元投资"策略,除学费收入外,通过校办企业实现年营收超亿元。2018年推动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增持学院股份至65%,增强抗风险能力。在基建投入方面,近五年累计投资3.2亿元建设智能校园,其中政府专项补贴占38%。

核心财务指标对比(2022年数据)
指标项四川文轩同类均值
生均培养成本2.8万元2.3万元
校企项目收益3400万元1800万元
资产负债率41%55%

六、行业影响力与荣誉体系

董事长现任中国出版协会教育分会副会长、四川省职业教育学会常务理事等职,近三年在核心期刊发表职业教育相关论文5篇。其倡导的"出版工匠培养计划"获教育部教学成果二等奖。个人荣誉包括"四川民办教育创新人物"(2021)、"中国职业教育杰出校长"(2022)等。

七、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当前主要挑战包括:生源质量竞争加剧(2023年报到率同比下降4%)、产业升级带来的专业迭代压力(现有专业与区域重点产业匹配度68%)、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副高以上职称占比仅22%)。对此提出"三大攻坚计划":实施"金师工程"提升双师素质,建设"现场工程师学院"深化产教融合,打造"技能大师工作室"强化竞赛培育。

八、未来发展战略展望

正推进"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重点布局三个方面:一是建设国家出版业产教融合示范基地,二是开发"元宇宙+出版"新兴专业群,三是构建长江经济带文化创意人才联盟。计划到2025年实现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数量翻番,毕业生留川就业比例提升至85%。

通过多维度的战略实施,四川文轩职业学院在董事长治理下逐步实现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的转型。其"教育+产业"双轮驱动模式为民办高职发展提供创新样本,但在数字化转型速度、师资高端化引进等方面仍需突破。未来需在保持出版特色优势的同时,增强对新兴产业的适应性,方能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中持续领跑。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