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北川县职业中学(北川职中)

北川县职业中学(北川职中)

北川县职业中学作为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唯一的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始终秉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立足羌族文化传承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形成了“职业教育+民族文化+技能培养”三位一体的特色办学模式。学校始建于1984年,2008年汶川地震后由山东省对口援建,现已成为集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就业指导于一体的综合性职教机构。截至2023年,学校开设12个专业,其中省级重点专业3个,与16家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对口升学率达62%,为北川及周边地区输送了逾万名技术技能人才。

北	川县职业中学

一、学校概况与基础设施

北川县职业中学占地120亩,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拥有现代化实训楼3栋、专业实训室28间,设备总值超3000万元。校园内设有羌族文化展示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将民族技艺融入教学实践。

类别数据对比项(绵阳市职校均值)
占地面积120亩85亩
实训设备值3200万元2400万元
校企合作单位16家10家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构建“基础能力+专业技能+民族工艺”三级课程体系,重点打造羌绣设计与制作、旅游服务与管理、机电技术应用三大特色专业。其中,羌绣专业与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联合开发“非遗传承人”培养计划,采用“大师工作室+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

专业名称核心课程就业方向平均月薪
羌绣设计与制作传统纹样设计、针法技艺、创意产品开发文化企业、旅游景区、自主创业5200元
旅游服务与管理导游实务、景区运营、羌族文化解说旅行社、星级酒店、文旅部门4500元
机电技术应用数控加工、自动化控制、工业机器人编程制造业企业、设备维护公司5800元

三、师资队伍与教学资源

现有教职工146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38%,双师型教师达67%。通过“高校研修+企业实践”双轨培养机制,近五年选派42名教师赴德国、新加坡参加职教培训。建成省级精品课程3门,校本教材中融入羌族歌舞、建筑技艺等非遗内容占比达20%。

指标北川职中全省中职均值
师生比1:151:18
硕士以上学历教师34%28%
企业兼职教师占比22%15%

四、人才培养与升学就业

实施“升学有径、就业有位”的双轨发展战略,与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建立“3+2”贯通培养机制。2023年高考本科上线率达27%,较五年前提升15个百分点。就业学生中83%进入本地重点产业,形成“招生-培养-留用”良性循环。

五、民族教育创新实践

开设《羌族文化概论》《传统建筑技艺》等特色选修课,组织学生参与“羌历年”活动策划、碉楼模型制作等实践项目。与北川羌学会联合开展“非遗少年”培育计划,近三年培养省级羌绣传承人6名,学生作品获国家级工艺展览金奖2项。

六、社会服务与脱贫攻坚

承担“雨露计划”培训任务,年均开展电商运营、乡村旅游等短期培训超3000人次。创建“羌山工匠”品牌,为乡镇输送农技员、乡村导游等专业人才246名,助力全县脱贫家庭实现“技能就业”。疫情期间开发线上培训课程42门,覆盖县域1.2万劳动力。

七、信息化建设与教学改革

投入580万元建设智慧校园系统,开发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其中羌绣VR教学模块被纳入四川省职业教育资源库。推行“云课堂+现场教学”混合模式,疫情期间保障98%的课程不间断教学,学生数字化素养测评优良率达89%。

八、发展挑战与未来规划

当前面临专业集群化程度不足、高端实训设备更新滞后等问题。根据《“十四五”发展规划》,拟重点建设智能制造和生态农业两大专业群,申报国家级羌族文化传承基地,计划到2025年实现省级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目标。

北川县职业中学通过三十年探索,成功走出民族地区职教特色发展之路。其“文化铸魂、技能立身”的育人模式不仅为灾区重建提供人才支撑,更成为少数民族地区职教改革的典范样本。随着新一轮职教改革推进,学校正朝着“西部知名、民族特色鲜明”的现代化职教强校稳步迈进。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