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四川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大邑分校(川农广校大邑分)

四川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大邑分校(川农广校大邑分)

四川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大邑分校是扎根于成都平原的农业职业教育机构,自1980年代成立以来,始终以服务“三农”为核心使命。作为全国农业广播电视教育体系的重要节点,该校依托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与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构建了覆盖种植、养殖、农业机械等领域的人才培养网络。近年来,学校通过“产教融合”模式与本地农业企业深度合作,形成“理论+实践+创业”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累计为大邑及周边地区输送逾万名农业技术人才。然而,在现代农业转型升级背景下,该校也面临课程数字化滞后、实训设备老化等挑战,如何平衡传统优势与技术创新成为关键课题。

四	川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大邑分校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校前身为1983年设立的大邑县农业广播学校,2005年经省教育厅批准升格为省级分校。办学定位聚焦“服务县域农业现代化”,重点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农业技术骨干和农村基层管理人员。

发展阶段 关键事件 办学特征
1983-2000年 广播教学为主,开设作物栽培、畜牧养殖基础课程 单向知识传输,学员以村级农技员为主
2001-2015年 引入卫星电视教学,增设农产品加工、农业经济管理专业 “广播+面授”混合模式,学员扩展至种养大户
2016年至今 开通在线学习平台,建设现代农业实训基地 “线上+线下+实践”三维体系,定向培养家庭农场主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现有专业覆盖农业生产全链条,其中现代农业技术、畜牧兽医、农业经济管理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课程体系采用“基础模块+技能模块+拓展模块”结构,2022年新增智慧农业、农产品电商等数字化课程。

专业类别 核心课程 考证方向
种植技术 蔬菜病虫害防治、无土栽培技术、农业物联网应用 农作物植保员(中级)
养殖技术 畜禽营养与饲料、动物疫病防控、养殖场规划设计 动物检疫检验员(高级)
农业经济 农产品市场营销、农业项目管理、农村电商运营 农业经理人(初级)

三、师资力量与教研能力

现有专任教师42人,其中“双师型”教师占比65%,高级职称教师占30%。近五年承担市级及以上教研课题7项,开发校本教材12部,形成“季节分段式”教学法等特色成果。

教师类型 人数 代表成果
理论教学岗 28人 《川西坝子水稻栽培图谱》《农机操作规范手册》
实践指导岗 10人 “菌菇工厂化生产实训体系”获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
企业兼职导师 4人 主导制定《大邑县绿色种植技术标准》

四、教学设施与实训网络

建有占地80亩的现代农业实训基地,包含智能温室、畜牧养殖区、农产品加工车间等实训场景。与全县12个农业园区建立“校企双元”培养机制,配备价值500万元的实训设备。

  • 核心设施:无人机植保实训场、果蔬保鲜实验室、沼气利用示范站
  • 合作基地:蜀之源家庭农场(省级示范社)、鹤鸣果园(柑橘产业标杆)
  • 数字化资源:在线课程120门,虚拟仿真实训系统3套

五、学生结构与就业质量

在校生规模稳定在1200人左右,年龄跨度从16岁至55岁,其中返乡农民工占比40%,初中学历者占60%。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2%以上,主要流向如下:

就业方向 比例 典型岗位
自主经营 38% 家庭农场主、合作社理事长
农业企业 27% 技术员、生产主管、质检员
基层服务 25% 农技站技术员、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
升学深造 10% 对接四川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六、社会服务与扶贫成效

深度参与“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近五年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6300人次,技术帮扶覆盖全县87%的行政村。创新“田间课堂”模式,组织专家团队下沉到茶叶、猕猴桃等特色产区。

  • 标志性项目:2021年为晋原镇120户葡萄种植户提供避雨栽培技术培训
  • 扶贫成果:协助沙渠镇建成标准化菌包生产基地,带动42户脱贫户年均增收3.2万元
  • 技术推广:研发“水稻-鱼-鸭”共生系统,在斜源镇推广面积达3000亩

七、发展瓶颈与竞争态势

面临三大核心挑战:一是传统农广校品牌吸引力下降,招生半径受限;二是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滞后,仅15%的课程完成慕课改造;三是县域内同类机构竞争激烈,需应对职业院校、社会培训机构的市场挤压。

对比维度 本校现状 省内标杆校(如邛崃分校)
在线课程数量 120门 180门(含VR实训课程)
企业订单班比例 12% 25%(与新希望六和等龙头企业合作)
科研经费(万元) 35/年 80/年(承担省级农业科技攻关项目)

八、未来战略与升级路径

实施“三步走”转型计划:短期推进课程数字化改造,中期建设区域性农业人才培训中心,长期打造“农广校+产业园+科创平台”生态链。重点发力智慧农业、农业经理人等高端人才培养,探索“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双证制度。

通过强化政校企协同创新,该校有望成为成都都市圈现代农业教育的枢纽节点,为西部乡村振兴提供可持续的人才支撑。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