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四川成都郫县旅游学院(成都郫县旅院)

四川成都郫县旅游学院(成都郫县旅院)

四川成都郫县旅游学院(现属成都郫都区)是西南地区以旅游教育为特色的高等院校,其发展历程与区域文旅产业深度融合。作为中国最早独立设置的旅游类普通本科高校之一,该校依托四川文旅资源禀赋,构建了涵盖管理学、艺术学、工学的多学科体系,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据公开数据显示,学院拥有国家级旅游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并与全球三大旅游组织(UNWTO、PATA、WTTC)建立合作关系,年均输送旅游专业人才超3000人。

四	川成都郫县旅游学院

一、地理区位与交通网络

学院主校区位于郫都区红光镇,地处成都半小时经济圈核心地带。周边集聚川菜产业园、蜀绣文化基地等文旅要素,形成“校地共生”格局。

交通方式 接驳线路 耗时参考
地铁 6号线(犀浦站)转公交 约40分钟
高铁 成都东站直达郫县站 25分钟
航空 双流机场专线大巴 1小时

对比同类院校,其区位优势显著:相较于昆明旅游职业学院距市区1小时车程,该校与成都市中心时空距离缩短30%;较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更贴近西部最大旅游客源市场。

二、学科专业布局

学院构建“旅游+”学科矩阵,形成三大专业集群:

  • 管理服务类: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
  • 文化创意类:旅游文化产业、数字媒体艺术
  • 技术支持类:烹饪与营养教育、休闲体育
专业类别 省级一流专业 校企合作专业
管理服务 旅游管理、酒店管理 邮轮乘务技术
文化创意 文化产业管理 非遗保护与传承
技术支持 烹饪与营养教育 智慧景区开发

与桂林旅游学院相比,该校增设“川菜非遗”特色方向,而西安旅游职业大学则侧重丝绸之路文旅方向,凸显地域差异化发展策略。

三、师资结构特征

通过“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构建“理论+实践”复合型师资队伍:

师资类型 占比 代表背景
行业专家 35% 五星级酒店高管、4A景区负责人
海归学者 28% 瑞士酒店管理学院、法国昂热大学
企业导师 20% 携程、华侨城等企业聘任

相较于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旅游学院(副高职称占比42%),该校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达58%,且企业实践经历平均超4年,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导向。

四、科研创新能力

近五年承担省部级以上课题67项,形成三大研究高地:

  • 智慧旅游:开发AR导览系统获国家专利
  • 文化遗产:完成川西羌寨保护规划项目
  • 乡村旅游:发布《天府民宿发展白皮书》
科研指标 2020-2023数据 横向对比
纵向课题经费 ¥1260万 高于桂林旅院15%
成果转化率 38% 持平浙旅职院
产学研基地 42个 超过滇西应用技术大学

在研项目中,“大熊猫栖息地生态旅游”获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专项资助,彰显国际科研协作能力。

五、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四阶递进”实训模式:

  1. 基础认知:校内VR旅游仿真实验室
  2. 专项训练:川菜烹饪实训中心
  3. 综合实践:大三全年顶岗实习
  4. 创新孵化:文旅双创园项目竞赛
实训平台 功能定位 合作单位
智慧酒店实训楼 前厅/客房/餐饮全流程模拟 洲际酒店集团
非遗工坊集群 蜀绣、竹编等传统技艺传承 四川省文旅厅
数字文旅中心 大数据建模与智慧导览开发 腾讯文旅事业部

对比研究发现,该校实训设备更新周期(平均2.3年)短于全国旅游院校均值(3.7年),保持技术前沿性。

六、就业质量分析

2023届毕业生就业呈现“三高三宽”特征:

就业维度 数据表现 行业对比
对口率 82.6% 超行业均值24个百分点
留川比例 67.3% 集中于成都、乐山、阿坝
雇主类型 文旅企业占78% 国企占比提升至35%

典型就业案例包括:峨眉雪芽茶业海外营销总监、九寨天堂洲际人事主管、金沙遗址博物馆讲解组长,体现多层次岗位覆盖能力。

七、国际化进程监测

通过“引进来+走出去”战略推进国际化:

  • 学历互认:与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学分互换
  • 师生交流:年均派遣200名学生赴东盟实习
  • 标准输出:参与制定老挝旅游职业教育标准
<p{作为西部旅游教育的标杆院校,四川成都郫县旅游学院通过”专业链对接产业链“的精准布局,形成了教学、科研、服务三位一体的生态系统。其”双师型“师资培育机制与”实景化“教学模式,有效破解了文旅人才供需错位难题。在国际化进程方面,该校不仅实现教育资源跨境流动,更通过标准输出提升中国旅游教育话语权。未来需在人工智能赋能专业建设、跨学科交叉创新等领域持续突破,以应对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

<!―正常结尾无中断-->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国际化指标 2023年数据 全国旅游院校排名
境外合作院校 27所 第7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