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绵阳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绵阳服装职院)

绵阳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绵阳服装职院)

绵阳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隶属于中国服装协会与地方政府共建体系。学院立足西南地区纺织服装产业需求,以"艺工融合、产教协同"为办学特色,构建了涵盖服装设计、智能制造、商贸管理等领域的职业教育体系。作为全国纺织服装职业教育联盟核心成员,学院与波司登、际华集团等龙头企业共建实训基地,近三年毕业生对口就业率保持在92%以上,形成"校企双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绵	阳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在专业布局上,学院聚焦服装产业全链条,开设服装设计与工艺、服装制版与工艺、纺织品检验与贸易等8个骨干专业,其中现代纺织技术专业获省级重点建设立项。教学资源方面,建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中心1个、省级服装数字化工艺实训基地2个,配备智能吊挂系统、3D人体扫描仪等先进设备。师资队伍中"双师型"教师占比达78%,行业专家库覆盖国内30余家知名服装企业技术骨干。

核心指标数据表现行业对比值
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数43个高于同类院校平均27%
毕业生对口就业率92.3%行业均值85.6%
双师型教师比例78%高职平均水平65%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院前身为1985年创建的绵阳纺织职工中专学校,2004年升格为职业学院,2019年入选教育部"1+X"证书试点单位。办学定位坚持"服务西南服装产业带,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形成"政行企校"四方联动的产教融合机制。

二、专业群建设体系

专业群核心专业产业对接方向实训设备价值(万元)
服装智造专业群服装设计与工艺智能生产/定制加工2300
纺织材料专业群现代纺织技术功能性面料研发1800
时尚营销专业群服装陈列与展示电商运营/品牌管理1200

三、师资结构特征

现有专任教师216人,其中具有企业实践经历的教师占比达83%。通过"产业教授"计划引进企业技术总监12人,形成"专业带头人+技能大师+青年骨干"的梯队结构。近三年教师团队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开发行业标准3项。

四、实践教学体系

  • 构建"基础实训-专项实训-综合实训"三级体系
  • 实施"季节对接"教学安排(3-5月对接春夏季订单,9-11月对接秋冬季订单)
  • 推行"车间课堂"教学模式,单学期企业真实项目覆盖率达65%
实践环节课时占比企业参与度
校内仿真实训35%企业导师参与率80%
跟岗实习20%岗位轮换率100%
顶岗实习30%企业考核权重40%

五、产教融合创新

与阿里云合作开发"服装智造大数据分析平台",实现生产流程数字化管控。联合波司登建立"极寒环境功能服装研发中心",攻克零下40℃防寒服关键技术。近三年承接企业横向课题27项,技术成果转化收益超1200万元。

六、学生发展路径

构建"技能竞赛-创新创业-学历提升"三维发展通道:
  • 年均组织参加省级以上技能大赛,近五年获一等奖9项
  • 孵化学生创业项目43个,其中"汉唐织韵"非遗文创项目年产值破千万
  • 专升本录取率保持38%以上,与四川美术学院等本科院校开通"3+2"贯通培养

七、社会服务能力

年均开展服装产业工人培训超5000人次,为北川羌绣等非遗项目培养传承人126名。牵头制定《川派服装制作工艺标准》,推动区域产业集群升级。疫情期间开发"云裁剪"在线培训系统,服务企业员工超万人次。

八、发展瓶颈与突破方向

现存问题解决措施预期目标
智能化设备更新滞后申报产教融合专项资金3000万2025年设备新度系数达0.65
国际交流不足与意大利马兰戈尼学院共建课程年交换生规模达50人
科研转化率偏低成立技术转移中心年转化成果不少于8项

绵阳服装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深度融入产业链,构建了特色鲜明的职业教育生态。其"校中厂、厂中校"的实训模式有效破解了传统职教与企业需求的脱节难题,但在数字化转型和国际化发展方面仍需加速突破。未来需进一步强化数据驱动的教学改革,探索AI+服装设计的交叉学科建设,方能持续巩固行业领先地位。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