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万源黄钟职业中学有哪些专业(万源黄钟职中专业)

万源黄钟职业中学有哪些专业(万源黄钟职中专业)

万源黄钟职业中学作为川东北地区颇具影响力的中等职业学校,其专业设置紧密围绕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和产业转型升级方向,形成了以现代农业、智能制造、信息技术、文旅服务为主体的四大专业集群。学校现有现代农业技术农业机械应用与维护旅游服务与管理计算机应用电子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会计事务建筑工程技术等8个核心专业,其中省级重点专业2个、市级骨干专业3个。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模式,学校与达州农业科技园、重庆长安汽车等20余家企业建立深度合作,近三年毕业生对口就业率保持在92%以上,本地就业占比超过75%,为县域乡村振兴输送了大量技术技能人才。

万	源黄钟职业中学有哪些专业

专业体系架构与区域适配性分析

学校专业布局呈现“农业夯基、工科强技、商服拓展”的三维结构,与万源市“生态立市、产业强市”战略高度契合。现代农业类专业占比37.5%,覆盖种植、养殖、农机等产业链环节;装备制造和信息技术类专业占比42.8%,对接秦巴山区农副产品加工、智能设备制造需求;商贸旅游类专业占比19.7%,服务大巴山森林康养旅游示范区建设。

专业类别代表专业年招生规模实训室数量合作企业数量
现代农业技术类现代农业技术、农业机械应用与维护200-240人8个(含智慧农业实训中心)达州农科院、万源蜂桶乡合作社等6家
智能制造类电子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180-220人6个(含新能源汽车实训基地)长安汽车、达州宏森汽修等8家
信息技术类计算机应用、物联网技术应用150-180人4个(含网络安全攻防实验室)达州电信、华迪信息等5家
现代服务类旅游服务与管理、会计事务120-150人3个(含模拟导游实训室)巴山大峡谷景区、万源农商行等4家

现代农业技术专业群深度解析

该专业群包含现代农业技术农业机械应用与维护两个省级重点专业,构建了“品种改良-智能种植-产后加工”完整课程链。核心课程包括《山地农业无人机操作》《有机肥料制备技术》《农产品电商运营》等特色项目,配备价值800万元的实训设备,其中智能温室控制系统、果蔬采后处理生产线等处于省内中职校领先水平。

对比维度现代农业技术农业机械应用与维护
核心技能无土栽培、病虫害绿色防控、农产品质检微耕机维修、联合收割机操作、农机智能化改造
职业证书农作物植保员、农业技术指导员农机修理工、拖拉机驾驶证
升学方向四川农业大学园艺技术、西南大学植物保护西华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四川理工学院农业工程

智能制造类专业建设亮点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创新实施“电路设计-PCB制作-产品调试”三位一体培养模式,与重庆渝能集团共建SMT表面贴装生产线实训室。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引入1+X证书制度,覆盖新能源汽车维修、智能网联技术等前沿领域,近三年获省级技能大赛奖项14项。两大专业共享的工业机器人实训中心,配备ABB、发那科等品牌设备20台套。

指标名称电子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
实训工位数量120个(含电子创新实验室)80个(含新能源整车检测区)
企业定制班比例30%(达州电路板产业园订单班)45%(长安汽车“匠星班”)
技能竞赛获奖省级电子装配赛项金奖3项省级汽车维修赛项团体二等奖

信息技术专业转型路径

计算机应用专业实施“基础编程-系统运维-软件开发”进阶式培养,新增网络安全、大数据处理等课程模块。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端-边-云”实训体系,建有智能家居、智能农业等实景教学区。两大专业毕业生本地信息化企业就业占比从2018年的58%提升至2023年的82%。

发展维度计算机应用物联网技术应用
核心技术栈Python/Java开发、网络安全防护、数据库管理LoRa通信、传感器集成、云平台搭建
典型就业岗位系统运维工程师、软件开发助理、IT技术支持物联网安装调试员、智能设备技术员、系统集成专员
校企合作项目达州银行信息处理中心、华迪信息外包服务华为智能家居体验馆、中国移动物联感知基站

旅游服务专业特色化办学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构建“导游讲解-酒店运营-研学策划”复合型课程体系,开发《巴山红色文化解说》《秦巴生态研学设计》等校本教材。与巴山大峡谷景区共建实训基地,实行“旺入淡出”弹性教学模式,近三年输送景区管理人员47名、研学导师23名。会计事务专业侧重农村财务核算能力培养,开设《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特色课程。

建筑类专业实践教学创新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推行“项目驱动+工种轮换”实训模式,承接万源市多个乡镇农房改造设计项目。BIM建模实训室配备Revit、广联达等专业软件,实现从手工绘图到智能建造的数字化转型。2023年师生团队参与设计的“白沙镇生态民宿群”获四川省中职学校创新设计银奖。

升学与就业质量双提升机制

学校构建“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贯通培养体系,与四川文理学院、达州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实施“3+2”分段培养。2023年单招本科上线率达18.7%,较五年前提升12个百分点。就业方面形成“本地消化为主、成渝输送为辅”格局,毕业生平均起薪从2800元提升至4500元,专业对口率提高至89.3%。

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通过“高校进修+企业实践+技能比武”三维培养,双师型教师占比达76%。引进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2名、汽车高级技师3名,组建跨专业教学团队。近五年教师获省级教学能力比赛奖项9项,开发《秦巴山区特色种植技术》等新型活页式教材4部。

社会服务能力持续增强

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超3000人次,为万源市12个乡镇提供农业技术指导。承接“天府科技云”服务站建设,完成农机具智能化改造项目17个。开发的《山区茶叶加工技术规范》成为达州市地方标准,真正实现职业教育与区域发展的同频共振。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