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州化成职业中学校是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产教融合、技能立校”为核心理念,致力于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学校依托石油化工、现代农业等巴州支柱产业,构建了“工科为主、多专业协同”的办学格局,形成“校企合作订单班”“产学研一体化”等特色培养模式。近年来,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学校在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实训条件等方面取得显著突破,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5%以上,成为南疆地区职业教育的标杆院校。
一、学校概况与发展历程
巴州化成职业中学校前身为1985年创建的巴州化工技工学校,2012年经自治区教育厅批准升格为职业中专,2020年被认定为“新疆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校”。校园占地240亩,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在校生4200人,教职工285人。学校历经三次重大扩建,逐步形成“教学区-实训区-生活区”三位一体的布局,其中实训基地面积达1.2万平方米,涵盖石油化工、机电维修、电子商务等8大专业群。
年份 | 重大事件 | 发展成果 |
---|---|---|
2015-2018 | 自治区产教融合试点项目落地 | 建成石油化工虚拟仿真实训中心 |
2019-2021 |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推进 | 开发“X证书”课程体系,覆盖率达75% |
2022-2023 | 乡村振兴人才培养计划实施 | 新增农产品电商与农业机械维护专业 |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紧密围绕巴州“石油石化产业集群”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需求,动态调整专业结构。目前开设18个中职专业,其中石油化工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现代农艺技术3个专业被认定为省级特色专业。课程体系采用“基础平台+专业模块+岗位实操”三级架构,引入企业真实生产项目作为教学案例,实践课程占比达60%。
专业类别 | 核心课程 | 合作企业 | 对口就业方向 |
---|---|---|---|
石油化工技术 | 化工单元操作、油品分析、设备维护 | 中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 | 炼化操作员、安全监理 |
电子商务 | 网店运营、物流管理、新媒体营销 | 京东巴州仓储中心 | 电商客服、仓储管理员 |
现代农业技术 | 果蔬栽培、智能灌溉、农业机械 | 铁门关市农业产业园 | 农业技术员、农机操作手 |
三、师资队伍建设现状
学校通过“内培外引”机制优化师资结构,现有专任教师212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38%,“双师型”教师比例达65%。实施“名师工作室”计划,累计选派86名教师赴东部职业院校跟岗学习。企业兼职教师库纳入56名技术骨干,参与实训教学和课程开发。
师资类型 | 人数 | 占比 | 代表成果 |
---|---|---|---|
专任教师 | 212 | 74.4% | 主持省级课题5项 |
企业兼职教师 | 56 | 20% | 开发岗位标准12项 |
特聘技能大师 | 8 | 2.8% | 获国家级技能奖项3次 |
四、实训基地建设水平
学校建有“校内实训-企业顶岗-创业孵化”三级实践平台,其中石油化工实训中心配备DCS控制系统、精馏装置等先进设备,农业实训基地包含智能温室和无人机植保系统。与12家企业共建“厂中校”,学生可参与真实生产流程。近三年实训设备投入超4000万元,生均实训工位数达到1.5个。
五、学生发展与就业质量
2023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6.3%,本地就业占比78%,主要分布在制造业(42%)、服务业(35%)和农业(23%)领域。升学渠道畅通,高职对口单招录取率达82%,较五年前提升18个百分点。学校建立“终身跟踪”服务体系,毕业生三年内岗位晋升率达到67%。
六、校企合作模式创新
学校探索“四共”育人模式:与企业共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建课程资源、共组教学团队、共评培养质量。与中石油塔里木油田合作开展“订单班”,实行“1.5年在校学习+1年轮岗实习+0.5年顶岗培养”三段式培养。近三年为企业输送技术人才1200余人,联合研发技术攻关项目7项。
七、社会服务能力提升
学校年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000人次,覆盖新型职业农民、企业职工等群体。承接南疆四地州职业教育帮扶项目,输出教学资源包12套。与河北、山东等援疆省份职业院校建立“云端资源库”,共享精品课程48门。疫情期间开发微课240节,惠及学生超万人次。
八、未来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是新兴产业对接不足,人工智能、新能源等专业建设滞后;二是师资高端化短板明显,缺乏行业领军人才;三是县域职教资源整合难度大,校企合作存在“校热企冷”现象。需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政策、完善“双师”认定标准、搭建区域职教联盟等举措破解发展瓶颈。
巴州化成职业中学校通过多年探索,已形成“扎根产业、服务民生”的办学特色,但在专业升级、师资优化等方面仍需持续发力。未来需紧扣“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需求,强化数字化技能培养,深化国际产能合作,为南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