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通江县至诚镇职业中学是一所扎根于川陕革命老区的中等职业教育机构,其发展历程与当地经济社会需求紧密相连。学校以“服务乡村振兴、助力产业升级”为办学宗旨,开设农业技术、电子商务、机械制造等特色专业,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育人模式。近年来,通过优化专业结构、强化实训设施建设,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2%以上,成为县域技能型人才培育的重要基地。然而,受限于区位条件和资源投入,学校在师资引进、设备更新等方面仍面临挑战,需进一步探索差异化发展路径。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至诚镇职业中学始建于1985年,前身为通江县第三初级中学,2008年改制为职业中学。学校位于川东北秦巴山区腹地,辐射周边6个乡镇,承担着为县域经济输送技术技能人才的使命。办学定位聚焦“三农”服务,重点培养现代农业、乡村旅游、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实用型人才,形成“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创业孵化”三位一体的办学体系。
年份 | 在校生规模 | 专任教师数量 | 重点专业数量 |
---|---|---|---|
2015 | 860人 | 52人 | 3个 |
2020 | 1230人 | 78人 | 5个 |
2023 | 1580人 | 96人 | 8个 |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现设现代农业技术、电子商务、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应用、旅游服务与管理等8个专业,其中省级重点专业2个。课程体系采用“基础平台+专业方向+技能认证”模式,引入“1+X”证书制度,与京东物流、四川农科院等机构合作开发定制化课程。
专业类别 | 核心课程 | 技能证书 | 对口就业率 |
---|---|---|---|
现代农业技术 | 植物生理学、智能农机操作、农产品电商 | 农艺工(中级) | 94.5% |
电子商务 | 网店运营、直播营销、物流管理 | 电子商务师(三级) | 89.2% |
汽车维修 | 新能源汽车技术、故障诊断、钣金工艺 | 汽车维修工(高级) | 86.7% |
三、师资队伍与教学资源
现有专任教师96人,其中“双师型”教师占比68%,高级职称教师22人。通过“校企双聘”引入行业专家12人,建立“名师工作室”3个。教学资源方面,建有校内实训基地6个,包括现代农业实训园、电商直播中心等,实训设备总值超2000万元。
年份 | 双师型教师比例 | 企业兼职教师数 | 生均实训设备值(元) |
---|---|---|---|
2018 | 52% | 6人 | 3800 |
2021 | 65% | 10人 | 5200 |
2023 | 68% | 12人 | 6700 |
四、学生构成与升学就业
生源主要来自通江县及周边区县,农村户籍学生占比82%,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占15%。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2%以上,本地就业占比65%,主要集中在农业合作社、制造业企业和电商企业。升学渠道方面,高职单招录取率达41%,对口高考上线率逐年提升。
五、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
学校与通江县银耳协会、巴中中兴纺织等28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开展“订单班”培养。共建“川陕革命老区非遗技艺传承中心”,开发竹编、刺绣等特色课程。2022年联合京东打造“秦巴山区电商人才孵化基地”,年培训学员超500人次。
六、社会服务与脱贫攻坚
累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2万人次,覆盖种植养殖、家政服务等领域。2016-2020年期间,通过“雨露计划”资助贫困学生386人,开发“乡村振兴带头人”培训项目,培养新型职业农民230名。与至诚镇政府共建“乡村振兴学院”,为基层治理提供人才支持。
七、发展瓶颈与挑战
当前面临三大核心问题:一是高端技能型教师短缺,专业带头人培养难度大;二是实训设备更新滞后,智能化教学场景覆盖率不足;三是县域产业转型加速,专业动态调整机制需优化。此外,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产业需求存在衔接缝隙,创新创业教育尚未形成完整生态。
八、未来发展规划
学校计划实施“十四五”三大工程:投入3000万元建设智能制造实训中心,重点发展无人机应用、智慧农业等新兴专业;深化与浙江职业院校的“东西部协作”项目,实现师资共享、课程联建;构建“学历证书+技能等级+创新创业”多元评价体系,目标在2025年建成省级示范性职业中学。
作为革命老区职业教育的缩影,至诚镇职业中学在服务乡村振兴中展现出独特价值。其发展路径表明,县域职教需紧扣区域产业脉搏,以“小而精”的专业布局实现精准育人。未来需在数字化转型、产教协同创新等方面持续突破,方能在城乡融合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