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甘孜职业学院和甘孜职业技术学院(甘孜职院)

甘孜职业学院和甘孜职业技术学院(甘孜职院)

甘孜职业学院与甘孜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川西高原地区重要的职业教育机构,均以服务藏区经济社会发展为核心目标,但两者在办学定位、专业布局及区域功能上存在显著差异。甘孜职业学院(以下简称“甘职院”)成立于2021年,是由原四川民族学院部分资源整合升格的公办高职院校,侧重于民族文化传承与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而甘孜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甘孜职技院”)创办于2006年,依托四川省属高职序列,聚焦康巴地区特色产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两校共同承担着推动藏区教育现代化、促进乡村振兴的使命,但甘职院更突出民族性与复合型人才培养,甘孜职技院则深耕农牧业、文旅等区域支柱产业。通过对比可见,二者在办学层次、专业集群及产教融合模式上形成差异化互补,共同构建起川西藏区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框架。

甘	孜职业学院和甘孜职业技术学院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甘孜职业学院前身可追溯至1985年成立的康定民族师范专科学校,2021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隶属四川省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其定位为“民族地区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重点建设民族文化、生态旅游、现代服务等专业群。甘孜职业技术学院则由2006年创建的甘孜州农业学校改制而来,2019年入选教育部“1+X”证书试点单位,办学方向聚焦“高原特色农牧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形成畜牧兽医、藏药种植、水电开发等特色专业体系。

对比维度甘孜职业学院甘孜职业技术学院
批准成立时间2021年(高职建制)2006年(中职升格)
主管部门四川省教育局甘孜州人民政府
核心定位民族文化传承+现代服务业高原农牧业技术技能

二、地理区位与硬件设施

两校均坐落于康定市,甘职院主校区位于炉城镇姑咱镇,占地1200亩,建有唐卡艺术工坊、藏文信息化实训中心等民族文化特色场馆;甘孜职技院则毗邻折多山景区,校园面积800亩,配备高原农业实训基地、水电站模拟操作系统等区域产业配套设施。

指标甘孜职业学院甘孜职业技术学院
校区面积1200亩800亩
藏书量45万册(含古籍善本)32万册(含农牧科技文献)
实训基地数量18个(含3个省级示范基地)25个(含5个州级重点基地)

三、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甘职院设置文化艺术学院、生态旅游学院等6个二级学院,开设藏语播音与主持、民族传统技艺等23个专科专业,其中国家级民族文化传承创新专业2个。甘孜职技院下设农牧工程学院、电力工程系等5个院系,重点建设牦牛养殖技术、高原水电运维等19个专业,拥有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4个。

专业类别甘孜职业学院代表专业甘孜职业技术学院特色专业
文化艺术类唐卡绘制、藏文书法民族歌舞表演
农牧技术类生态畜牧(新增)牦牛疫病防治、青稞育种
能源电力类新能源材料应用水电站设备维护

四、师资结构与科研能力

截至2023年,甘职院专任教师中副高以上职称占比38%,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5名;甘孜职技院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达45%,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比例超过60%。科研方面,甘职院近3年获批民族文化类省部级课题9项,甘孜职技院则在高原农牧机械改造领域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7项。

五、学生规模与就业去向

甘职院在校生规模约6800人,毕业生主要进入文化传播、旅游服务等领域,近三年创业率达7.2%;甘孜职技院年均招生2200人,85%以上毕业生服务于州县基层,尤其在电力运维、基层农技站岗位占比突出。

六、产教融合与社会服务

甘职院与青海、云南等藏区文化机构共建“民族手工艺协同创新中心”,开发藏香制作、酥油花技艺等培训项目;甘孜职技院牵头成立“川西高原农牧职教集团”,为32家水电企业定制培养操作人员,年培训新型职业农民超2000人次。

七、国际交流与合作

甘职院与瑞士酒店管理学院开展“藏区文旅人才国际化培养”项目,选派学生赴尼泊尔学习传统建筑修复技术;甘孜职技院则与新西兰林肯大学共建“高原生态牧场联合实验室”,引进牧草品种改良技术。

八、发展瓶颈与突破方向

甘职院面临民族文化资源数字化转化不足、产教融合深度不够等问题,正筹建“藏羌彝文化数字保护中心”;甘孜职技院受限于高原自然环境,存在实训设备维护成本高、企业参与动力弱等挑战,计划通过“校企设备共享平台”降低运营压力。

两校作为川西藏区职业教育的核心载体,通过差异化发展路径有效覆盖了民族文化传承与特色产业技术人才需求。未来需在智慧校园建设、跨区域职教联盟组建等方面加强协同,特别是利用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政策机遇,深化现代学徒制改革,提升服务藏区战略能力。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