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宣汉县毛坝镇职业技术学校是一所扎根于川东北山区的中等职业学校,其办学定位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学校以“服务乡村振兴、培养实用技能人才”为核心目标,开设农业技术、电子商务、机电维修等贴合区域产业需求的专业,形成“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就业指导”三位一体的办学模式。依托毛坝镇作为宣汉县农业重镇的区位优势,学校深度融入当地茶叶种植、畜禽养殖等特色产业链,通过“校企共建实训基地”“订单式培养”等方式强化产教融合。近年来,学校年均输送毕业生超800人,本地就业率达75%以上,成为推动秦巴山区职业技能提升与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一、基础概况与办学定位
指标 | 内容 |
---|---|
成立时间 | 2008年(前身为毛坝镇成人教育中心) |
占地面积 | 120亩(含实训基地60亩) |
在校生规模 | 2,300人(含全日制中专及短期培训学员) |
核心专业 | 现代农业技术、电子商务、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 |
学校立足毛坝镇作为宣汉县“三农”服务枢纽的功能定位,重点面向县域及周边乡镇招生,同时承担“雨露计划”等政府补贴性培训项目。其“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双证制度,显著提升了毕业生在本地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专业类别 | 核心课程 | 合作企业 |
---|---|---|
现代农业技术 | 农作物栽培、农业物联网、农产品营销 | 宣汉县巴山茶业、蜀宣家禽养殖合作社 |
电子商务 | 网店运营、直播带货、物流管理 | 京东宣汉服务中心、拼多多川东运营中心 |
机电设备维修 | 电工技术、PLC编程、新能源汽车维护 | 达州比亚迪4S店、宣汉燃气公司 |
课程体系采用“基础+专项+实践”三级架构,实践课程占比达60%。例如,电子商务专业与京东合作开发“农村电商实战”课程,学生需完成每月20单真实农产品销售任务;农业技术专业则依托校内茶园实训基地,开展从种植到加工的全链条实操。
三、师资结构与教学资源
类型 | 人数 | 占比 |
---|---|---|
专任教师 | 125人 | 78% |
企业兼职教师 | 35人 | 21% |
双师型教师 | 89人 | 54% |
教师队伍中,具有企业一线工作经验者占43%,其中农业技术专业教师多数持有农艺师资格证。学校与四川农业大学、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建立师资共培机制,每年选派20名教师参与轮训。教学资源方面,建有茶叶加工、电商直播等12个校内实训室,并与3家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
四、学生构成与升学就业
类别 | 2023届数据 | 比例 |
---|---|---|
升学(高职单招) | 420人 | 56% |
直接就业 | 280人 | 36% |
自主创业 | 50人 | 7% |
就业学生中,82%进入本地企业或农业合作社,岗位涵盖电商运营、农机维修、种植技术员等。学校创业孵化中心累计支持47个学生创业项目,其中“土特产直播带货”类项目占比达64%,带动周边农户户均增收超万元。
五、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
学校与28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形成“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等多元合作模式。例如:与巴山茶业联合开设“茶产业班”,学生第3学期全员进入企业顶岗实习;与京东合作开发“农村电商客服”岗位课程,企业提供真实工单作为教学案例。2023年校企共同研发教材5部,企业接收实习生日均峰值达150人次。
六、社会服务与扶贫成效
项目 | 2023年数据 | 覆盖人群 |
---|---|---|
职业技能培训 | 3,200人次 | 留守妇女、返乡青年 |
技术帮扶 | 45个村 | 茶叶种植户、养殖户 |
公益讲座 | 86场 | 初中生及家长 |
作为宣汉县“乡村振兴人才培育基地”,学校针对山区特点开发“移动课堂”,组织教师深入村落开展菌菇栽培、家禽防疫等技术指导。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计划”已培养327名村级产业带头人,助力当地建成3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
七、办学挑战与改进方向
- 设施短板:实训设备更新率不足,农业无人机、智能温室等数字化教学工具匮乏;
- 师资瓶颈: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引进困难,企业兼职教师稳定性待提升;
- 生源局限:县域人口外流导致招生半径缩小,需加强跨区域合作;
- :计划申报“省级高水平中职学校”项目,争取专项资金升级实训基地,并与重庆职业院校探索“1+2”分段培养模式。
八、区域贡献与示范价值
学校近五年为宣汉县输送技术人才超4,000人,间接创造经济效益逾1.2亿元。其“专业链对接产业链”的办学经验被纳入《川东北职业教育发展白皮书》,农业技术专业群入选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特色专业建设计划。通过“校-政-企-村”四方联动机制,学校成为秦巴山区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为同类县域职校提供了可复制的“服务地方经济”实践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