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农安县龙翔学校(农安龙翔学校)

农安县龙翔学校(农安龙翔学校)

农安县龙翔学校是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一所集小学、初中于一体的九年一贯制公立学校,位于县城核心区域。学校以“立足县域实际,打造城乡教育融合典范”为办学目标,现有在校生1800余人,教职工150人。校园占地面积4.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配备标准化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及体育艺术功能室。近年来,学校通过“县管校聘”改革优化师资结构,形成“骨干教师+青年教师”梯队,并推行“分层教学+社团选修”模式,在县域内率先实现信息化教学全覆盖。其“家校共育”机制覆盖95%家庭,毕业生升学率连续三年位居全县前三,成为区域基础教育改革的标杆性学校。

农	安县龙翔学校

一、办学定位与发展历程

农安县龙翔学校创建于2012年,最初依托县城第三中学旧址扩建而成。作为县域教育均衡化试点单位,其发展经历三个阶段:

  • 基础建设期(2012-2015):完成校舍改造、设备更新,解决周边5个乡镇学位紧张问题
  • 质量提升期(2016-2019):推行“名师工作室”制度,中考优生率从12%提升至28%
  • 特色形成期(2020至今):构建“红蓝绿”三色课程体系,开发乡土文化校本课程12门
发展阶段核心任务关键成果
基础建设期硬件达标与规模扩张新增学位600个,获评市级标准化学校
质量提升期师资优化与教学模式改革引进特级教师3人,建立学科竞赛培育机制
特色形成期课程创新与文化品牌建设“农耕文化研学”项目获省级教学成果奖

二、师资结构与专业发展

学校实施“双轨制”教师培养体系,年龄与职称结构呈现“纺锤形”特征:

类别人数占比培养机制年度考核达标率
骨干教师(10年以上经验)35%跨校教研联合体+课题研究98.7%
青年教师(5年内入职)42%师徒结对+教学技能比武93.5%
兼职教研员15%县域教育资源库共建/

通过对比可见,青年教师占比超四成,但其考核达标率与骨干教师差距小于5%,显示“以老带新”机制成效显著。

三、课程体系与教学实践

学校构建三级课程框架,基础性课程与拓展性课程比例达6:4:

课程类型周课时占比特色项目学生参与度
基础必修课60%学科培优计划100%
拓展选修课30%机器人编程、乡土文学创作87%
实践类课程10%农耕体验、社区服务75%

相较于县域其他学校,龙翔学校的选修课程种类多出40%,实践类课程采用“项目制+学分制”管理模式,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四、学业质量与升学表现

近五年中考数据显示,学校重点高中录取率呈阶梯式增长:

年份参考人数普高上线率重本潜力生占比
201932568%15%
202034076%18%
202338083%24%

横向对比显示,其2023年重本潜力生比例较县域均值高出12个百分点,但与长春市直属校仍存在8%的差距,反映优质生源留存率待提升。

五、硬件设施与信息化建设

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分三阶段推进,当前实现:

  • 教学终端:班级多媒体覆盖率100%,教师平板教学使用率达90%
  • 管理系统:学籍、考勤、图书借阅全流程数字化
  • 特色空间:建成虚拟现实实验室、创客工坊等新型学习场域
设施类型数量使用频率维护成本(万元/年)
智能录播教室3间每周16课时8.5
电子阅览室2间日均120人次6.2
物联网种植园1处全年开放4.8

六、学生管理与德育创新

学校推行“成长银行”评价体系,将品德表现转化为可量化积分:

评价维度积分规则兑换机制学生满意度
学业进步单科提升5名+20分优先选课权89%
志愿服务每小时+15分实践基地体验名额93%
行为规范周扣分≤3分+50分免除日常值日82%

该模式使违纪率下降40%,但高年级学生对积分兑换形式的多样性需求增加,需优化奖励资源配置。

七、家校协同与社会影响

学校构建“四位一体”家校合作网络,年度调查显示:

参与形式家长参与率效果反馈优良率改进建议数量
家长课堂78%85%32条/年
亲子志愿活动65%92%15条/年
线上议事平台92%79%87条/年

数字化沟通渠道显著提升参与广度,但线下深度互动频次不足,需加强主题式家校共育活动设计。

八、发展瓶颈与突破方向

农	安县龙翔学校

学校当前面临三大挑战:一是优质生源向市区流失率达18%,二是校本课程开发能力受制于教师研究水平,三是县域教育生态限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建议:

  • 建立“名校+”教育共同体,共享长春市优质资源
  • 与高校合作开展教师行动研究能力提升项目
  • 试点“初高贯通培养”项目留住顶尖学生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