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遂宁粮油技校(遂宁粮职校)

遂宁粮油技校(遂宁粮职校)

遂宁粮油技校作为四川省内专注于粮油食品加工与检测领域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自1985年建校以来,始终以服务区域粮食产业为核心目标。学校依托遂宁市“中国西部粮油加工基地”的区位优势,构建了以粮油储藏与检验、食品工程、机械维修为骨干的专业体系,其中省级重点专业覆盖率达60%。现有在校生规模稳定在1200人左右,年均就业率保持在92%以上,与中粮集团、益海嘉里等龙头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

遂	宁粮油技校

近年来,学校通过“产教融合+订单培养”模式,形成“教室-实训室-企业车间”三位一体培养链条。2022年数据显示,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较五年前提升18%,企业满意度达89%。然而,随着粮食产业智能化升级加速,学校在智能仓储、数字化检测等新兴领域仍存在课程更新滞后问题,师资队伍中具备工业互联网背景的教师占比不足15%,成为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瓶颈。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遂宁粮油技校前身为1978年成立的川北粮食干部培训学校,1985年经省政府批准改制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2008年被认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16年入选全国粮食行业职业技能培训示范基地。

发展阶段 关键事件 办学成果
1985-2000 设立粮油加工、仓储保鲜专业 培养基层技术骨干2000余人
2001-2010 建设省级实训基地 获中央财政实训设备专项拨款800万元
2011-至今 开发智慧粮库课程体系 与阿里云合作建立物联网实训室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现开设7个中专专业,形成“传统粮油+智能制造”双轨并行结构。核心课程保留《粮食化学分析》《仓储机械维护》等经典科目,新增《智能传感器应用》《大数据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等前沿课程。

专业名称 省级重点标识 核心课程 合作企业
粮油储藏与检验 谷物品质判定、气调储粮技术 中储粮成都直属库
食品工程技术 焙烤工艺学、食品安全溯源 桃李面包股份有限公司
物联网应用技术 RFID技术、SCADA系统组态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三、师资队伍结构分析

截至2023年,学校拥有专任教师87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32%,双师型教师达58%。但年龄结构呈现“哑铃型”分布,35岁以下青年教师与50岁以上教师占比分别为28%和41%。

指标类型 数值 行业对比(全省中职均值)
师生比 1:14 1:16
硕士以上学历占比 19% 28%
企业实践经历教师 63% 52%

四、教学设施配置

学校建有总面积1.2万平方米的实训中心,包含模拟粮库、食品加工车间等18个专项实训室。2022年设备总值达3200万元,生均设备值2.67万元,超过省内同类院校平均水平。

设施类别 数量 先进性评级
智能化粮情检测系统 6套 国内领先(支持远程监控)
食品快速检测车 2辆 常规配置(满足国标GB/T 5009系列检测)
3D虚拟仿真平台 1套 行业先进(覆盖全产业链操作模拟)

五、学生规模与生源质量

近三年招生数据显示,学校年均录取新生400-450人,本地生源占比68%,川内其他地区占23%,省外定向招生9%。2023年录取分数线较五年前提高22分,达到当地普通高中最低控制线85%水平。

年份 报考人数 录取率 最高分
2019 820 54.8% 562
2021 980 46.3% 581
2023 1120 40.2% 605

六、就业质量跟踪

学校建立“三年跟踪”就业服务体系,近三届毕业生平均起薪从3280元提升至4150元,专业对口率从79%升至86%。2023届毕业生中,进入国有企业比例达43%,较2020届提升15个百分点。

就业方向 2021届占比 2023届占比
粮油仓储企业 37% 31%
食品加工制造 28% 34%
机电设备维护 19% 22%
升学/自主创业 16% 13%

七、校企合作模式创新

学校与23家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形成“1+X”证书试点、现代学徒制等培养模式。其中与益海嘉里共建的“订单班”,实现课程体系与企业岗位标准完全对接,近三年累计输送技术人才187人。

合作类型 代表企业 合作成果
设备捐赠 中粮工科控股有限公司 价值280万元智能化生产线
课程共建 四川省粮油质检中心 开发《粮食质量追溯》特色课程
实训基地 京东物流西南分公司 共建智慧仓储实训中心

八、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学校年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000人次,承担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安工程”培训项目。2022年开发的《粮食仓储智能化改造》在线课程,被纳入全国粮食行业继续教育资源库。

服务项目 年度规模 社会效益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800人次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企业员工技能提升 1500人次 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
职业技能鉴定 700人次 获评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面向“十四五”规划,遂宁粮油技校需在三个方面重点突破:一是加快人工智能与粮食工程的学科交叉融合,二是构建“一带一路”粮食产业人才培养联盟,三是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改革。通过强化数字孪生实验室建设、开发国际产能合作课程包、引入行业头部企业共建产业学院,有望在2025年建成国家级高水平专业化实训基地,为粮食安全国家战略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撑。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