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四川电子机械职业技术学院平面图(川机电职院平面图)

四川电子机械职业技术学院平面图(川机电职院平面图)

四川电子机械职业技术学院平面图作为校园规划的核心载体,集中体现了功能性、人性化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融合。整体布局以教学区为核心,生活区与运动区呈三角分布,形成“一心两翼”的空间结构。教学区采用组团式布局,通过连廊串联实训楼、教学楼与图书馆,缩短师生动线距离;生活区宿舍群采用围合式设计,内部设置共享庭院,兼顾采光通风与社交空间营造。交通系统实行人车分流,主干道宽度达8米,次干道与步行道交错形成网格化路网。景观设计以“科技绿洲”为主题,中央景观轴串联智慧广场、创新花园等节点,绿化覆盖率达45%。建筑密度控制在22%,容积率1.2,既保证功能紧凑又避免空间压迫感。功能分区明确划分教学、实训、生活、运动四大板块,并通过风雨连廊实现无缝衔接。

四	川电子机械职业技术学院平面图

一、功能分区与空间布局

教学核心区占地12.8公顷,由3栋U型教学楼环绕图书馆构成知识集群,建筑间距28米保障自然采光。实训楼群位于校区西侧,建筑面积占总面积32%,配备智能制造车间、工业机器人实验室等专项空间。生活区包含12栋6层学生公寓,采用单元式布局,每栋公寓配备自习室与休闲区。运动区设置400米标准跑道、足球场及8个专项球场,场地边缘种植吸尘降噪植物带。

功能区域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容积率
教学核心区128,000㎡85,000㎡0.66
实训楼群96,000㎡120,000㎡1.25
生活区144,000㎡240,000㎡1.67
运动区80,000㎡--

二、交通组织与流线设计

主入口设置双向四车道集散广场,高峰时段通行量达2000人次/小时。校内环形主干道宽8米,次干道宽5米,步行道宽2.5米,形成三级路网体系。地下车库设置400个停车位,地面生态停车场采用植草砖铺设。货运通道独立设置于北侧,装卸区配备智能称重系统。

交通设施数量技术参数服务范围
主入口闸机4组宽度3.5米/组人车混行管理
地下车库400个层高3.8米教职工专用
生态停车场800个透水铺装率85%学生车辆停放
货运通道2处限高2.2米物资运输专用

三、景观生态系统构建

中央景观轴全长680米,串联5个主题花园,种植乔木1200株、灌木800丛。雨水花园采用下沉式设计,集水面积达15,000㎡,年径流控制率82%。屋顶绿化覆盖6栋建筑,总面积12,000㎡,采用耐旱植物组合。夜间照明系统配置1200套LED灯具,照度值控制在30-50lx区间。

四、建筑群体特征分析

教学建筑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层高3.9米,窗墙比0.45。实训厂房为钢结构,柱距12米×24米,轨顶标高5.5米。宿舍单元采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标准层面积1200㎡,每间宿舍配备独立卫浴与阳台。图书馆大空间采用玻璃幕墙+遮阳格栅系统,SC值控制在0.35以下。

建筑类型结构形式层高节能指标
教学楼框架剪力墙3.9米能耗降低65%
实训厂房钢结构7.2米通风量800m³/h
学生公寓装配式混凝土3.3米隔声量≥45dB
图书馆钢框架+幕墙4.5米综合遮阳系数0.4

五、智能化系统整合

校园物联网部署3000个传感器节点,覆盖能耗监测、环境感知等场景。安防系统配置800个高清摄像头,重点区域人脸识别准确率98.7%。教室智能终端集成度达100%,支持远程教学与设备联动。能源管理中心实现水电计量精度±1.5%,年节约能耗12%。

六、无障碍系统设计

全域无障碍路径总长12公里,坡度≤1:12。电梯配置26部,候梯厅深度2.4米。盲道采用双色导向标识,触感地面面积占比15%。卫生间按1:10比例设置无障碍厕位,紧急呼叫按钮联动安保中心。

七、空间效能优化策略

多功能厅使用时间复用率达85%,晚间开放率70%。体育场馆分时预约系统提升利用率至92%。屋顶花园兼作应急避难场所,承载能力2000人。地下空间开发储物面积8000㎡,解决教学物资存放问题。

八、可持续发展实践

光伏建筑一体化装机容量800kW,年发电量72万度。中水回用系统处理能力300吨/日,绿化灌溉用水占比60%。建筑垃圾资源化率95%,施工期噪声控制<65dB。生态驳岸长度1.2公里,水生植物覆盖率达70%。

该平面图通过多维度系统设计,实现了教育功能与空间品质的双重提升。教学核心区的高度集聚与生活区的适度分散形成有机平衡,交通网络的分级管理保障运行效率,景观系统的生态化构建创造宜人环境。智能化设施与无障碍设计的深度融合体现人文关怀,空间效能优化策略为校园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建议后续可加强地下空间开发强度,增加跨学科交流空间,并持续完善海绵城市设施体系。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