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安(广安机电职院)

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安(广安机电职院)

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安校区(以下简称“广安机电学院”)是四川省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区域产业优势,聚焦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等新兴领域,形成“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办学特色。校区位于川渝经济圈核心地带,占地约800亩,拥有现代化实训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及多个校企共建产业学院。专业设置紧密对接广安市“341”现代工业体系,涵盖装备制造、能源化工、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其中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等专业被列为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师资队伍中“双师型”教师占比达75%,与企业联合开展技术研发项目年均30余项。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本地就业占比超过60%,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了大量技术技能人才。

机	电职业技术学院广安

一、学校概况与基础建设

广安机电学院始建于2012年,是经四川省政府批准设立的公办高职院校,由四川省教育厅主管。校区规划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现有教学楼、实训楼、图书馆等核心建筑18栋,配备工业机器人实训中心、智能网联汽车实验室等先进设施。

类别 占地面积 建筑面积 实训设备价值
主校区 800亩 18.6万平方米 1.2亿元
分校区 300亩 5.4万平方米 3000万元

校园基础设施完善,建有标准化运动场、智慧教室覆盖率达85%,数字化校园平台实现教学管理全流程信息化。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院设置6个二级学院,开设28个高职专业,其中国家级骨干专业2个、省级重点专业5个。课程体系采用“平台+模块”模式,构建“岗课赛证”融通培养路径。

专业大类 代表专业 职业证书通过率 对口就业率
装备制造类 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 92% 88%
电子信息类 智能控制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 89% 85%
交通运输类 新能源汽车技术、城市轨道交通机电 95% 90%

重点专业实施“1+X”证书制度,与华为、比亚迪等企业联合开发定制化课程包,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

三、师资队伍与科研能力

现有教职工460人,其中教授28人、副教授120人,博士12人、硕士260人。组建“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比例达40%。

师资类型 人数 占比 代表性成果
双师型教师 345人 75% 横向课题年均30项
高级职称教师 148人 32% 省级教改项目12项
企业兼职教师 185人 40% 技术攻关项目25项

近三年获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发明专利授权15项,参与制定行业标准2项,科研经费年均增长15%。

四、实践教学与实训基地

建成“厂中校”实训基地8个、“校中厂”生产性实训中心4个,与广安经开区管委会共建“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实训设备更新率保持年均15%以上。

实训基地类型 合作企业 设备总值 年培训人次
智能制造实训中心 格力电器、海尔集团 3000万元 2000人
新能源汽车实训基地 宁德时代、蔚来汽车 2500万元 1500人
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 华为技术、中国移动 1800万元 1200人

推行“学期分段式”实训模式,第1-3学期校内基础实训,第4-5学期企业轮岗实习,第6学期顶岗实战,实现技能培养阶梯化提升。

五、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

构建“政行企校”四方联动机制,与广安市经信局、重庆机床协会等建立战略合作,牵头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智能制造职教联盟。

  • 订单培养:与比亚迪、中科曙光等企业开展“冠名班”,年培养规模超500人
  • 技术攻关:联合开展精密加工、智能检测等横向课题,年转化科技成果10项以上
  • 师资共享:企业工程师驻校授课时长年均超2000课时

典型案例:与蜀峰化工共建“化工安全技术服务中心”,开发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填补区域化工行业人才培养空白。

六、学生发展与社会服务

近五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6.2%,专业对口率85.7%,本地就业占比从52%提升至68%。创新创业教育成效显著,孵化学生创业项目47个。

年份 毕业生总数 就业率 专升本比例
2020 2300人 95.8% 12%
2021 2550人 96.5% 15%
2022 2800人 97.2% 18%

社会培训年均开展职业技能鉴定、企业员工培训等项目,覆盖1.2万人次,为“技能四川”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七、质量保障与特色创新

建立“三维四阶”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通过教学诊断与改进机制实现闭环管理。创新“工匠工坊”育人模式,将非遗技艺传承融入现代制造教学。

  • 教学改革:开发活页式教材12本,建设省级精品在线课程8门
  • 国际交流:与德国F+U萨克森职教集团共建“中德智能制造学院”,引进IHK认证体系
  • 文化传承:开设“蜀绣工艺与数字设计”跨界课程,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特色项目“红色匠艺培育工程”将邓小平故居红色文化融入职业素养教育,形成思政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的深度融合。

当前面临产业升级加速与高端技能人才短缺的矛盾,需在以下方面突破:一是智能化教学资源开发力度待加强,二是跨区域产教融合深度需提升,三是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滞后。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