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资中双龙职业学校张显锋(双龙职校张显锋)

资中双龙职业学校张显锋(双龙职校张显锋)

资中双龙职业学校张显锋作为该校核心管理者之一,其职业路径与教育实践深刻体现了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自2015年担任教学副校长以来,他主导推动"产教融合2.0"模式,通过重构课程体系、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创新评价机制等举措,使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对口就业率从68%提升至92%,校企合作企业数量增长3倍。其提出的"技能矩阵"培养模型将传统单一技能训练拓展为跨岗位能力整合,配套开发的实训教材被纳入四川省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目录。在管理层面,他首创"双师型教师动态考评机制",将企业实践时长与职称评定直接挂钩,促使教师团队中具备企业认证资质的比例从12%提升至47%。

资	中双龙职业学校张显锋

教育背景与职业履历

张显锋毕业于西南大学教育学专业,后取得重庆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学位,形成"理论-实践-管理"三维知识结构。其职业发展经历三个关键阶段:2008-2012年在资中电子技术学校任教期间发表《中职生工匠精神培育路径》等5篇核心论文;2013-2015年借调至县教育局职教股参与"普职融通"试点方案设计;2016年至今主导双龙职校省级示范校建设,期间推动建立"德国双元制"本土化改造项目。

时间阶段核心事件成果量化
2008-2012年基层教学与教研探索发表论文5篇,指导学生获市级技能赛3金
2013-2015年区域职教政策制定参与制定3份县级职教改革文件
2016-至今示范校建设实施建成2个省级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单位达27家

教学体系创新实践

在课程改革方面,张显锋团队开发"三阶递进式"课程模块:基础技能层(64课时)、专项技术层(128课时)、综合应用层(企业定制项目)。配套建立的"技能银行"制度允许学生跨年级积累学分,使毕业前获得多职业资格证书比例提升至61%。其主导的"车间课堂"改造工程,将传统教室改为生产性实训室,设备投入产出比达到1:3.2的行业领先水平。

改革维度传统模式创新模式
课程结构学科分割式项目贯通式
教学场所固定教室生产性实训中心
评价方式考试为主作品+过程考核

产教融合推进成效

通过构建"1+N"校企合作网络(1个产业学院+N个专业群),学校与蜀威机床、中科智造等企业共建"厂中校"。其中与川威集团的"订单班"实现招生即招工,人均年薪达6.8万元。其设计的"技术导师轮换制"确保每个企业季度派遣技术骨干驻校指导,形成"企业需求-课程开发-教学实施-人才输出"闭环,使企业满意度从72%提升至94%。

师资队伍建设突破

实施"双师双进"计划:教师进企业顶岗(年均120天)与企业工程师进课堂(年均480课时)。建立"技能等级-课时系数-绩效奖金"联动机制,促使高级技师占比从18%增至34%。其主持的"模块化教学团队"建设项目,将教师按专业方向重组为6个跨学科团队,开发12门融合课程,团队获评四川省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团队。

学生发展质量提升

近三年数据显示,毕业生初次就业平均月薪从2800元增至4500元,升学率稳定在23%左右。其推行的"成长档案"系统记录学生技能发展轨迹,配合"技能段位认证"制度,使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岗位适应度评价从78分提升至89分。在2022年四川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学校获奖数量较五年前增长4倍,其中数控铣床项目实现三连冠。

社会服务能力拓展

依托学校资源建立的"社区技能服务中心"年培训量达3200人次,重点开展电工、电商直播等短期培训。其主导的"乡村振兴技能包"项目开发农业机械操作等8个培训模块,惠及周边乡镇劳动力1700余人。与县经开区共建的"共享实训基地"年承接企业员工轮训超6000人日,创造直接经济效益380万元。

管理模式变革亮点

推行"教学质量可视化"系统,实时监测各专业核心指标。创建"三级督导"机制:企业代表(30%)、家长委员会(25%)、行业专家(45%)共同参与质量评估。其设计的"弹性学制"允许学生根据技能掌握进度调整学习周期,使平均在校时间缩短至2.3年,节约培养成本27%。在疫情防控期间首创"云实训"平台,保障实践教学不间断。

个人影响力与行业贡献

作为四川省职业教育专家库成员,累计参与制定3项省级教学标准。其撰写的《中职学校产教融合实施路径》被省教育厅采纳推广。2021年牵头成立"成渝双城职教联盟"资中分会,吸引47家企业和9所院校加入。近年来受邀在全国职教论坛作主题报告12次,其提出的"技能生态链"概念被写入《中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通过八年系统性改革,张显锋带领资中双龙职业学校实现从普通中职到省级示范校的跨越式发展。其构建的"政校企村"四位一体育人模式,不仅重塑了区域职业教育生态,更为县域经济输送了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技术技能人才。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其主导的"智能制造虚拟工厂"项目已进入实施阶段,预示着学校即将开启智能化升级新篇章。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