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泸州中医药职业学院是西南地区中医药职业教育领域的重要力量,其办学定位与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高度契合。学院依托泸州“中国酒城”的区位优势及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构建了以中医康复、中药制药为核心的特色专业群,形成“医教融合、产教协同”的育人模式。作为省级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建设单位,学院在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打造、中医药文化传承等方面成效显著,近三年毕业生对口就业率稳定在92%以上,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输送了大量技术技能型人才。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院前身为1958年创建的泸州市中医学校,2021年经省政府批准升格为高职院校,实现从中职到高职的跨越式发展。办学定位聚焦“中医药+康养”产业需求,确立“立足泸州、辐射川渝、服务基层”的发展战略,重点培养中医护理、中药制剂、康复治疗等领域的实用型人才。
时间阶段 | 关键发展节点 | 办学成果 |
---|---|---|
1958-2000年 | 中等中医教育阶段 | 培养基层中医人才超万人 |
2001-2020年 | 中职示范校建设 | 获国家级重点中专称号 |
2021年至今 | 高职院校转型 | 开设6个高职专业集群 |
二、学科专业建设
学院构建“医药康养”专业体系,形成中医康复技术、中药制药技术、护理(中医方向)三大核心专业。其中中医康复技术专业入选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建有川南首个智能化康复实训中心。
专业名称 | 核心课程 | 就业方向 |
---|---|---|
中医康复技术 | 经络腧穴学、康复评定技术 | 三级医院康复科 |
中药制药技术 | 中药炮制技术、GMP实务 | 制药企业质检岗位 |
护理(中医方向) | 中医护理学、推拿治疗技术 | 中医专科医院 |
三、师资队伍建设
实施“双百工程”引育计划,现有专任教师中“双师型”占比达85%,聘请三甲医院主任中医师、中药企业技术总监等产业教授32人。建成省级中医药教学团队2个,教师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2项。
四、教学资源配置
校内建有模拟医院、中药标本馆、康养实训中心等18类实训场所,设备总值超8000万元。与泸州老窖集团共建中药炮制实训基地,实现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融合教学。
实训基地类型 | 建筑面积 | 主要功能 |
---|---|---|
模拟医院 | 2000㎡ | 临床诊疗情景教学 |
中药炮制中心 | 1500㎡ | 传统饮片加工实训 |
智慧康养中心 | 2500㎡ | 智能康复设备操作 |
五、产教融合机制
与泸州市中医医院、仙潭酒业等12家单位建立战略合作,开展“厂中校”“订单班”培养。牵头成立川南中医药职教联盟,联合开发《白酒酿造与药食同源》特色课程,实现专业链与地方产业链深度对接。
六、科研与社会服务
近五年承担市厅级课题47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8项。组建中医药科技服务团队,开展“中药材种植技术扶贫”项目,助力乌蒙山区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3.2万亩。
七、学生发展质量
毕业生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连续三年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2022年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通过率78.5%。建立“学历提升+技能认证”通道,与成都中医药大学联合开展自考本科衔接教育。
八、文化传承创新
建设“杏林文化长廊”“本草植物园”等文化载体,开发《赤水河医派研究》校本课程。每年举办“中医药文化节”,开展义诊、药膳制作等体验活动,年接待市民超万人次。
通过多维度的办学实践,四川泸州中医药职业学院已形成“医教融合育匠才、产教协同促发展”的鲜明特色。未来需在国际化合作、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持续突破,进一步提升服务“健康中国”战略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