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元利州职业技术学校是四川省广元市一所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中等职业学校,自建校以来始终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核心目标。学校依托川陕甘结合部区位优势,紧密围绕现代农业、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等领域开设专业,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特色。作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其累计培养技能型人才超万人,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5%以上,其中本地就业占比超过70%,为广元市“十四五”期间“技能强市”战略提供重要支撑。学校通过构建“岗课赛证”融通培养体系,联合京东、中兴通讯等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并深度参与乡村振兴技能培训,展现出职业教育服务区域产业升级的核心价值。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校前身为1987年成立的广元市技工学校,2005年经省教育厅批准升格为全日制职业中专,2018年被认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办学定位聚焦“三个服务”:服务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服务川东北工业振兴、服务秦巴山区乡村振兴。目前开设电子信息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现代农业技术等12个专业,其中省级重点专业4个,形成“工科为主、农商协同”的专业集群。
年份 | 重大节点 | 办学成果 |
---|---|---|
2005 | 升格为职业中专 | 首次开设数控技术专业 |
2015 | 创建省级示范校 | 建成汽修实训中心 |
2020 | 入选“1+X”证书试点 | 开展电子商务职业技能等级认证 |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构建“基础平台+专业方向+岗位技能”三级课程体系,开发《智能农机操作》《新能源汽车维护》等18门校本教材。重点专业实行“双导师制”,企业技术骨干参与实践教学占比达40%。2023年新增无人机操控与维护专业,填补川北地区低空经济人才培养空白。
专业类别 | 核心课程 | 职业资格证书 |
---|---|---|
现代农业技术 | 植物生理学、农业物联网技术 | 农艺工(中级) |
电子技术应用 | SMT表面贴装、智能家居系统 | 电子设备装接工 |
会计事务 | 财务数字化管理、税务实务 | 会计信息化证 |
三、师资力量与教学团队
现有教职工186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35%,“双师型”教师达68%。实施“青蓝工程”培养计划,近五年选派87名教师赴德国、新加坡参加职业教育研修。组建“现代农业”“智能制造”2个省级教学创新团队,开发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库12个。
师资类型 | 人数 | 占比 |
---|---|---|
正高级职称 | 24 | 13% |
硕士研究生 | 41 | 22% |
企业兼职教师 | 35 | 19% |
四、教学设施与实训条件
学校占地210亩,建有总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的实训大楼,配备价值4800万元的教学设备。其中智能制造实训中心引入工业机器人12台,现代农业实训园建成智慧大棚3000平方米。与京东共建“川北电商直播基地”,配备VR虚拟直播间8间。
五、学生发展与就业质量
近三年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达89%,本地重点企业吸纳比例提升至55%。2023年专升本录取率突破28%,较五年前增长15个百分点。建立毕业生跟踪服务平台,数据显示就业三年内晋升管理层学生占比达17%,平均薪资增长至4500元/月。
六、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
深化“引企入校”模式,与中兴通讯共建ICT产业学院,联合开发《5G基站运维》等课程。与广元市经开区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年输送技术人才300余人。2022年牵头成立川东北职业教育联盟,吸纳62家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七、社会服务与技术赋能
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超5000人次,为脱贫户子女提供“雨露计划”专项资助。承接广元市总工会“工匠杯”竞赛,开发茶叶加工、电商直播等培训项目。疫情期间免费开放在线课程资源,访问量突破12万次。
八、发展挑战与战略方向
当前面临专业结构与区域新兴产业匹配度待提升、高端实训设备更新压力大等挑战。未来拟重点建设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群,推进“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互认,规划建设产教融合创新园区,力争跻身全国优质中职学校行列。
广元利州职业技术学校通过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强化区域服务能力,已发展成为川东北地区职业教育的重要标杆。其“立足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的实践路径,为县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范式。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学校正面临着从传统技能培养向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转型的关键期,这既需要政策层面的资源倾斜,也考验着自身改革创新的智慧与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