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川北医学院攀枝花学院(川北医攀枝花学院)

川北医学院攀枝花学院(川北医攀枝花学院)

川北医学院攀枝花学院是四川省内医学教育资源整合与区域医疗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成果,其办学模式融合了川北医学院的医学学科优势与攀枝花市的区域发展需求。作为全国首个“临床医学本科专业”落地攀枝花的高校,该校通过校地合作机制,构建了以临床医学为核心,覆盖护理学、药学、医学影像技术等专业的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体系。依托川北医学院的教学标准与攀枝花学院的地方资源,该校在西南地区基层医疗人才供给中占据独特地位。然而,受限于办学历史较短(成立于2016年)、硬件设施与师资规模仍存在提升空间,其学科竞争力与科研水平尚未形成显著区域优势。

川	北医学院攀枝花学院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川北医学院攀枝花学院是川北医学院与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共建的二级学院,2016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旨在缓解川西南地区医学人才短缺问题。其办学定位聚焦“区域性、应用型”医学教育,与川北医学院主校区形成“基础文理+医学专科”的互补格局。

对比维度川北医学院攀枝花学院川北医学院主校区其他区域医学院校(如右江民族医学院)
成立时间2016年1977年1958年
核心定位区域基层医疗人才培养综合性医学教育边疆民族地区医疗教育
重点服务范围攀西地区川东北地区桂滇黔交界区

二、学科建设与专业布局

目前开设临床医学、护理学、药学3个本科专业,其中临床医学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专业设置紧密对接攀枝花市“康养产业”发展规划,但相较主校区缺少医学影像、口腔医学等关联学科支撑。

专业类别攀枝花学院川北医学院主校区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
医学类专业占比100%78%65%
省级一流专业数142
非医学专业覆盖理学、管理学等

三、师资结构与教学资源

现有专任教师127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38%,博士学位教师仅占12%。教学实验室面积约8000㎡,配备模拟医院、数字化解剖实验室等设施,但生均教学设备值低于全国医学类院校平均水平。

指标攀枝花学院川北医学院主校区行业基准值
师生比1:151:121:11
博士占比12%28%35%
生均设备值(万元)1.22.53.0

四、科研能力与成果转化

近五年承担省部级课题12项,发表SCI论文35篇,获授权专利9项。科研方向集中于地方病防治(如攀西地区呼吸道疾病研究),但缺乏国家级科研平台,横向课题经费占比不足20%。

科研指标攀枝花学院川北医学院主校区同层次院校均值
年均科研经费(万元)32028001500
SCI论文年均量712065
产学研合作项目数3-5项20+项12项

五、学生培养与就业质量

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三年超92%,85%进入基层医疗机构。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76%,低于川北医学院主校区(89%)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2%)。

就业指标攀枝花学院川北医学院主校区全国医学类均值
基层就业比例85%60%58%
三甲医院就业占比5%35%22%
继续深造比例8%18%15%

六、区域医疗协同网络

与攀枝花市中心医院、凉山州第二人民医院等7家机构建立教学医院关系,形成“临床教学-实习-就业”闭环。但相较于泸州、宜宾等地市级医疗中心,攀枝花医疗资源总量有限,三级甲等医院仅1所。

  • 教学基地覆盖床位数:3500张(含合作医院)
  • 年接收实习生规模:800-1000人次
  • 订单式培养比例:临床医学专业达40%

七、发展瓶颈与挑战

① 高端人才引进困难,近三年流失率达15%;② 科研平台建设滞后,缺乏省级重点实验室;③ 专业单一化导致跨学科选修课程不足;④ 攀枝花市人口基数小(常住人口71万)限制生源质量提升。

八、未来优化路径

建议强化“康养+医学”特色,增设康复治疗学、健康服务与管理等专业;推动川北医学院优质课程资源共享机制;联合钒钛高新区企业开展职业医学研究方向攻关。

该校作为区域医学教育改革试验田,在基层医疗人才定向培养方面成效显著,但需突破学科单薄化、科研薄弱化的制约。未来可通过深化校地院三方协同创新,构建“医学+康养+智慧医疗”特色集群,增强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的差异化竞争力。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