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江县职业中学作为川东北地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秉持“技能立校、产教融合”的办学理念,扎根革命老区三十余年,逐步形成以现代农业、智能制造、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专业体系。学校现有在校生4200余人,开设18个中职专业,其中省级重点专业3个,建有校内实训基地12个、校外实训点25处。通过“校企双元育人”模式,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6%以上,对口就业率达82%,为县域经济发展输送技术技能人才超万人。在硬件设施方面,学校拥有价值3800万元的实训设备,并与京东、比亚迪等头部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形成“订单班+现代学徒制”培养体系。然而,受限于区域经济水平,学校在高端设备更新、师资结构优化等方面仍面临挑战,需进一步探索产教融合新路径。
一、学校概况与基础建设
通江县职业中学始建于1985年,2018年整体迁入占地120亩的新校区,建筑面积达6.8万平方米。校园规划采用“教学-实训-生活”三位一体布局,配备标准化教室86间、专业实训室24个。
类别 | 面积(平方米) | 设备价值(万元) | 容纳人数 |
---|---|---|---|
机械加工实训中心 | 2200 | 680 | 120人/班 |
电子商务实训基地 | 1500 | 320 | 80人/班 |
现代农业实训园 | 3600(含种植区) | 210 | - |
学校基础建设突出产教融合特色,实训场地占比达总建筑面积的45%,其中现代农业实训园包含智能温室、水产养殖区等教学模块,可开展水稻育秧、食用菌栽培等实践课程。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构建“主体专业+新兴专业”的动态调整机制,重点打造现代农业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应用三大核心专业群。2023年新增新能源汽车、智慧农业装备维护等专业方向。
专业类别 | 核心课程 | 考证方向 | 合作企业 |
---|---|---|---|
现代农业技术 | 植物生理学、农业物联网、农产品营销 | 农艺工(中级) | 通江银耳科技公司、巴中神农种业 |
汽车运用与维修 | 新能源汽车技术、汽车故障诊断、钣金工艺 | 汽车维修工(高级) | 比亚迪4S店、京东物流 |
计算机应用 | Python编程、网络安全、电商运营 | 计算机操作员(四级) | 阿里巴巴本地服务中心、华为授权服务中心 |
课程体系采用“1+X”证书制度,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融入教学大纲,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有机衔接。
三、师资队伍与教学能力
学校实施“双师素质提升计划”,通过企业挂职、技能比武等途径强化教师实践能力。现有专任教师186人,其中“双师型”教师占比68%。
职称结构 | 企业实践经历(月) | 技能证书持有率 | 省市级名师数 |
---|---|---|---|
高级教师32人(占比17%) | 年均4.2个月 | 专业课教师100% | 省级名师3人,市级骨干15人 |
中级教师89人(占比48%) | - | - | - |
初级教师65人(占比35%) | - | - | - |
教师团队近年获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开发校本教材12部,其中《川东北农作物栽培技术》被纳入区域共享教材库。
四、人才培养与就业质量
学校构建“岗课赛证”融通培养模式,近三年累计向县域重点产业输送技术人才2300余人。2023届毕业生就业数据显示:
指标 | 2021届 | 2022届 | 2023届 |
---|---|---|---|
初次就业率 | 94.6% | 95.2% | 96.5% |
专业对口率 | 78.4% | 81.3% | 82.6% |
本地就业占比 | 63.2% | 65.8% | 68.4% |
典型就业案例包括:现代农业专业学生参与“通江银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项目,汽修专业毕业生进入比亚迪弗迪精工担任质检员,电商专业学生运营县域直播电商孵化基地。
五、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
学校与32家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形成“四共”育人机制(共定标准、共构课程、共训师资、共评质量)。重点合作项目包括:
合作类型 | 企业名称 | 合作内容 | 年输送人数 |
---|---|---|---|
订单培养 | 京东物流西南分公司 | 仓储管理定制班 | 80-100人 |
实训基地共建 | 通江县人民医院 | 护理实训中心 | - |
技术研发 | 四川智谷科技公司 | 无人机植保技术应用 | - |
产教融合成效显著,近五年企业提供奖学金累计120万元,接收顶岗实习学生2300人次,联合开发岗位标准16项。
六、社会服务与技能培训
学校发挥职业教育资源优势,年均开展社会培训超万人次,形成“学历教育+社会培训”双轮驱动格局。主要服务项目包括:
项目类型 | 培训人次(2023) | 取证率 | 主要客户 |
---|---|---|---|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 2850 | 92% | 农业农村局 |
特种作业人员培训 | 1320 | 88% | 应急管理局 |
电商创业培训 | 980 | 76% | 个体工商户 |
特别在乡村振兴领域,学校组建“科技特派员”团队,为周边乡镇提供茶叶种植、畜禽养殖等技术指导,助力3个村发展集体经济项目。
七、办学成效与荣誉体系
学校先后获得“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四川省中等职业教育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近五年关键办学指标持续提升:
指标类别 | 2019 | 2021 | 2023 |
---|---|---|---|
技能大赛获奖(省级/市级) | 3/15 | 5/22 | 8/35 |
师生专利授权量 | 2项 | 5项 | 9项 |
社会培训到款额(万元) | 185 | 265 | 380 |
标志性成果包括:2022年承办川陕革命老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学生在智能家居安装项目中斩获一等奖;研发的“山地农业机械改良装置”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八、发展挑战与战略展望
面对产业升级和职教改革新要求,学校存在三方面瓶颈:一是智能化实训设备缺口达40%,二是“双师型”教师结构性短缺,三是县域生源质量下滑。为此制定“十四五”发展规划:
- 投资2000万元建设智能制造、智慧农业两个高水平实训中心
- 实施“名师领航计划”,三年内引进硕士及以上人才15名
- 深化“东西部职教协作”,与长三角院校共建5个专业教学资源库
- 拓展国际交流,申办“中文+职业技能”海外教学点
通过系列举措,力争到2025年建成“西部革命老区职业教育标杆校”,实现年社会培训规模突破1.5万人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占比超过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