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江南职业学校是区域内职业教育的重要载体,依托地方产业需求构建特色专业体系,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学校以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为核心目标,通过整合政府、企业、高校资源,构建了覆盖农业技术、智能制造、现代服务等领域的专业集群。近年来,学校在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优化、就业质量提升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毕业生本地就业率持续保持在85%以上,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关键力量。
一、学校概况与基础条件
江南职业学校位于泸州市纳溪区长江沿岸,占地面积120亩,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现有在校生4200人,教职工280人。学校始建于1985年,2012年被评为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20年纳入四川省“三名工程”建设单位。校园内建有标准化教学楼、实训楼、学生公寓及运动场馆,配备现代农业技术、机械加工、电子商务等专业实训室36间,教学设备总值达3200万元。
指标 | 2020年 | 2023年 |
---|---|---|
在校生人数 | 3500 | 4200 |
专任教师学历(本科以上) | 78% | 89% |
实训设备价值 | 2500万 | 3200万 |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围绕泸州市“白酒、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三大产业集群,开设酿酒技术、机械加工、电子技术应用等12个主干专业,其中省级重点专业3个。课程体系采用“基础平台+专业方向”模式,实践课程占比达60%,与企业联合开发《白酒品控实务》《智能化生产线操作》等校本教材。
专业类别 | 核心课程 | 合作企业 |
---|---|---|
酿酒技术 | 白酒酿造工艺、勾调技术 | 泸州老窖、郎酒集团 |
机械加工 | 数控编程、模具设计 | 长江机械、西南液压 |
电子商务 | 网店运营、新媒体营销 | 京东云仓、抖音电商 |
三、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实施“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通过企业挂职、技能认证等方式提升教师实践能力。现有高级职称教师45人,“双师型”教师占比68%,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32人。近三年教师团队获省级教学能力比赛奖项6项,指导学生获得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9项。
年份 | 双师型教师比例 | 企业兼职教师人数 |
---|---|---|
2021 | 58% | 22 |
2023 | 68% | 32 |
四、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
学校与泸州老窖、郎酒集团等企业共建“厂中校”“校中厂”实训基地,开展“订单班”培养模式。近五年累计输送实习学生3200人次,联合研发技术攻关项目14项。与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建立“3+2”中高职衔接通道,升学率提升至72%。
五、学生发展与就业质量
毕业生本地就业率连续五年超85%,对口就业率达78%。主要就业领域为制造业(42%)、服务业(35%)、农业(18%)。学校建立就业跟踪机制,数据显示初次就业平均月薪从2019年的3200元提升至2023年的4100元。
年份 | 就业率 | 对口就业率 | 平均月薪 |
---|---|---|---|
2021 | 91% | 73% | 3600元 |
2023 | 93% | 78% | 4100元 |
六、社会服务与乡村振兴
学校承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企业职工技能提升”等项目,年培训量超5000人次。针对纳溪区茶产业、柑橘种植等特色农业,开发《生态农业技术》《农产品电商》等培训课程,助力农户增收。与乡镇合作建立“田间课堂”,推广实用技术12项。
七、信息化建设与教学模式创新
学校投入480万元建设智慧校园,覆盖5G网络、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及在线教学平台。疫情期间开展线上教学覆盖率达95%,开发《工业机器人操作》等VR实训课程6门。推行“岗位导向+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学生参与企业真实项目比例提升至65%。
八、挑战与发展前景
当前面临专业结构与产业升级匹配度不足、高端实训设备更新滞后等问题。未来计划深化与华为、比亚迪等头部企业合作,新增新能源汽修、人工智能应用等专业,力争三年内创建国家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
作为泸州市职业教育改革的先行者,江南职业学校通过精准对接区域产业链、创新育人模式,已形成“立足纳溪、服务泸州、辐射川南”的办学格局。其“校企合作纵深化、专业建设集群化、人才培养精准化”的实践路径,为县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参考的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