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成都绵阳卫校中专学校(成绵卫校中专)

成都绵阳卫校中专学校(成绵卫校中专)

成都绵阳卫校中专学校作为西南地区医疗卫生类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基地,自1958年建校以来,始终以培养基层医疗人才为核心使命。学校依托绵阳科技城区位优势,构建了"医学教育+临床实践+社区服务"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形成鲜明的"川北医卫"特色。现有护理、药剂、医学检验技术等8个省级重点专业,其中护理专业连续五年毕业生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达92%以上,居四川省中职校前列。

成	都绵阳卫校中专学校

学校占地面积21.3万平方米,拥有省内首个模拟医院实训中心,配备价值3800万元的医疗教学设备。师资队伍中"双师型"教师占比78%,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绵阳市中心医院等建立深度合作,形成"1+1+1"阶梯式教学模式(1年理论+1年实训+1年实习)。近三年毕业生对口就业率保持在94.6%以上,特别在川陕甘结合部基层医疗机构中,每10名护士就有1.2人来自该校。

核心指标数据表现区域排名
占地面积21.3万平方米川内中职校前5%
实训设备值3800万元医疗类中职校第2
执业资格通过率92.3%全省前三

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校前身为1958年创建的绵阳卫生学校,2001年经省教育厅批准升格为国家级重点中专。主体校区位于绵阳市教育园区,2016年挂牌"四川省基层医疗人才培训基地"。办学定位聚焦"三层次"培养目标:基础护理人才输送、民族地区定向培养、在职医护人员继续教育,形成"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双轮驱动模式。

发展阶段关键事件成果标志
1958-1999区域性护士培养培养基层护士3000+人
2000-2015省级重点校建设获评国家级实训基地
2016-至今产教融合深化建立3家三甲医院协作体

专业架构与课程体系

学校构建"4+3+X"专业集群,以护理、药剂、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技术4个主体专业为核心,口腔修复、中医康复3个特色专业为支撑,动态调整婴幼儿托育等新兴专业。推行"三阶递进"课程模式:基础医学阶段强化解剖学、药理学等通识课程;专业技能阶段开展情景化教学;顶岗实习阶段实施"双导师"制,由医院主管护师全程指导。

专业类别核心课程技能证书
护理专业基础护理、内科护理、急救技术护士执业资格证
药剂专业药物化学、临床药理、药品营销药师从业资格证
康复技术运动疗法、理疗技术、中医推拿康复治疗士证书

师资队伍建设

现有教职工246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8人,副高级职称65人,硕士以上学历占比42%。实施"青蓝工程"培养计划,建立"教授工作室"制度,聘请三甲医院专家担任客座教授。近五年完成省级以上教改课题7项,开发《老年护理实务》等校本教材9部,获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二等奖2项。

教学设施配置

校内建有模拟医院、OSCE考核中心、数字化解剖实验室等16个实训场所。重点打造"智慧医教"系统,包括虚拟静脉穿刺训练平台、AI辅助诊断教学系统。与迈瑞医疗共建医疗设备实训室,配备价值200万元的现代化医疗检测设备,实现"教室-实训室-病房"场景无缝衔接。

学生管理模式

实行"半军事化+人性化"双重管理,建立"三级督导"机制:班主任每日考勤、学生处每周抽查、校领导月度巡查。推行"成长档案"制度,记录学生技能竞赛、志愿服务等综合素质表现。设立"南丁格尔"奖学金,年发放金额超80万元,覆盖率达35%。近三年学生违纪率控制在0.8%以下。

就业质量分析

2020-2022年毕业生总计3142人,对口就业率94.6%,其中83.4%进入二级以下医疗机构。就业区域分布:川内占比68%(绵阳市占39%),云贵陕甘等周边省份占26%,长三角地区占6%。典型就业单位包括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凉山州疾控中心、广元市乡镇卫生院等。

年份毕业生数对口就业率起薪水平
2020102593.2%3800元/月
2021105395.7%4050元/月
2022106494.1%4200元/月

社会服务能力

年均开展卫生健康职业培训超5000人次,承担"民族地区医护人才定向培养"项目,为阿坝州、甘孜州输送专业人才286人。疫情期间组建"抗疫青年突击队",426名学生参与社区核酸检测工作。与绵阳市卫健委共建"健康绵阳"志愿服务队,年开展义诊活动120余场次。

发展挑战与对策

当前面临三大挑战:一是医疗行业智能化转型倒逼教学改革,需加强数字医疗课程开发;二是本科院校扩招挤压中职生源,计划拓展老年护理、康养等特色方向;三是师资结构待优化,拟实施"博士引进计划"提升科研能力。未来发展将深化"校-院-企"三方协同,建设西部基层医疗人才培养高地。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