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元市职业高级中学校是川北地区职业教育领域的重要标杆,其办学模式与区域经济深度融合,形成了“政校企协同育人”的特色路径。学校始建于1985年,历经三次重大扩建,现占地210亩,开设加工制造、信息技术、现代服务等6大类专业群,其中数控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为省级重点专业。近年来,学校通过“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等模式,与京东方、中兴通讯等企业建立深度合作,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8%以上,本地产业人才供给占比达75%。硬件设施方面,建有智能制造实训中心、云计算机房等32个高标准实训场所,设备总值超8000万元。师资队伍中“双师型”教师占比达68%,涌现出一批省级技能名师。
一、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
学校构建了“基础平台+专业方向+岗位技能”三级课程体系,重点专业实行“1+X”证书制度。目前开设18个专业方向,其中智能制造、电子商务等5个专业被纳入省级示范性建设名单。
专业类别 | 核心专业 | 实训室数量 | 合作企业 |
---|---|---|---|
加工制造类 | 数控技术应用、模具制造 | 8 | 比亚迪、广元轻纺产业园 |
信息技术类 | 云计算、物联网技术 | 6 | 华为技术、京东云 |
现代服务类 | 航空服务、智慧养老 | 5 | 四川航空公司、绿康养老集团 |
二、师资队伍结构分析
学校实施“名师引进+青师培养”双轨机制,现有教职工246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42%,硕士以上学历教师38人。通过企业实践、国际研修等途径提升教师实践能力。
职称结构 | 人数 | 占比 |
---|---|---|
正高级教师 | 15 | 6.1% |
副高级教师 | 87 | 35.4% |
中级职称 | 114 | 46.3% |
初级职称 | 30 | 12.2% |
三、产教融合实践模式
学校创新“四阶递进”培养模式:第1学期基础技能训练→第2学期专项技能提升→第3学期企业轮岗实训→第4学期顶岗实习。与广元经开区共建“厂中校”项目,实现教学场景与生产场景无缝对接。
合作类型 | 企业数量 | 年度接收学生数 | 岗位留存率 |
---|---|---|---|
订单培养 | 23家 | 680人 | 92% |
现代学徒制 | 15家 | 420人 | 88% |
工学交替 | 9家 | 260人 | 76% |
四、人才培养质量追踪
通过第三方机构开展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近三届毕业生平均月薪达4800元,专业对口率81%,用人单位满意度93%。升学渠道持续拓宽,高职单招录取率从2018年的65%提升至2023年的82%。
五、实训基地建设标准
按照“教学、生产、研发”三位一体标准建设实训基地,累计投入1.2亿元建成智能制造、智慧物流等8个省级实训基地。设备更新率保持每年15%以上,虚拟仿真实训系统覆盖率达70%。
六、社会服务能力拓展
年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超1.2万人次,开发蜀道文化传承、生态农业技术等特色培训项目。与剑阁职中、旺苍职中组建职业教育联盟,实现教学资源库共建共享。
七、信息化建设水平
建成5G校园专网,部署智慧教学管理系统,实现人脸识别考勤、AI学业诊断等功能。开发“云上课堂”平台,疫情期间保障98%的课程实现线上教学。
八、发展瓶颈与突破方向
当前面临专业结构与新兴产业匹配度待提升、高端实训设备依赖进口等问题。计划通过建设产业学院、引入德国双元制标准等方式,重点突破航空装备维修、新能源材料等专业群建设。
广元市职业高级中学校通过三十年的探索实践,已形成“立足川北、辐射西南”的职业教育品牌。其“专业链对接产业链”的办学逻辑,为县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未来需在数字化转型、国际化认证等方面持续发力,进一步增强服务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