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成都华盛航空港职业学校罗学芳(华盛航空港罗学芳)

成都华盛航空港职业学校罗学芳(华盛航空港罗学芳)

成都华盛航空港职业学校罗学芳作为该校核心管理者之一,其教育实践与管理风格深刻影响着学校发展轨迹。从公开信息梳理来看,罗学芳在职业教育领域具备跨学科专业背景,其主导的教学改革与产教融合模式显著提升了航空服务人才培养效能。通过构建"校-企-政"三方协同机制,推动实训基地建设与行业标准对接,实现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保持在95%以上。在管理层面,其推行的"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与"模块化"课程设计,有效缓解了传统职教体系与航空产业需求脱节的问题。然而,快速扩张带来的师资结构性短缺、校企合作深度不足等挑战,亦成为制约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矛盾。

成	都华盛航空港职业学校罗学芳

一、个人背景与职业履历

罗学芳毕业于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交通运输专业,持有航空运输管理硕士学位,具有12年民航系统工作经验。2016年通过人才引进计划加入成都华盛航空港职业学校,历任航空服务系主任、副校长,2020年起全面负责教学管理工作。

时间阶段 职务变迁 核心工作内容
2016-2018 航空服务系主任 建立空乘实训标准体系
2018-2020 副校长(教学) 推行"三阶递进"培养模式
2020至今 教学总督学 构建产教融合数字平台

二、教学体系创新实践

罗学芳主导构建的"航空服务三维能力模型",将职业素养分解为专业技能(40%)、应急处理(30%)、服务意识(30%)三大模块。通过引入航空公司真实客舱场景模拟训练,开发VR应急处置系统,使实操考核通过率提升至89%。其推行的"双证融通"制度(学历证书+民航客运资格证)已覆盖85%毕业生。

培养阶段 核心课程 考核方式
基础能力层 航空礼仪/形体训练 第三方机构认证
专业深化层 客舱服务实务/安检实务 企业导师联合评审
拓展提升层 航空英语/服务心理学 机场实景压力测试

三、产教融合实施路径

通过"四维对接"策略实现教育链与产业链精准衔接:专业设置对接航司岗位需求(覆盖率达92%),课程内容对接行业标准(采用16项民航局认证标准),实训设备对接真实作业环境(投资3200万元建设模拟航站楼),师资队伍对接企业技术骨干(聘请28名现职乘务长担任兼职教师)。与四川航空、成都空港地服公司共建的"订单班"年输送人才超300人。

合作企业 合作形式 年度输送人数
四川航空 定向培养协议 120-150人
双流国际机场 实训基地共享 80-100人
厦门航空成都基地 顶岗实习计划 60-80人

四、质量管理成效分析

在罗学芳推动下,学校建立三级质量监控体系:学生满意度调查(每学期2次,达标值≥85%)、用人单位反馈(跟踪期3年,核心指标含岗位适应度、职业晋升率)、教学督导评估(课堂观察覆盖率100%)。2022年数据显示,雇主对毕业生专业匹配度评价达87.6%,较2019年提升14个百分点。

评价维度 2019年数据 2022年数据
岗位适应周期 4.2个月 2.8个月
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 78% 93%
雇主复聘意愿 65% 82%

五、行业影响力评估

作为四川省航空职教集团专家委员会成员,罗学芳主导编制《西南地区航空服务人才需求白皮书》,参与制定全国职业院校空中乘务专业技能大赛评分标准。其倡导的"服务场景沉浸式教学法"被纳入民航职业教育改革典型案例,相关论文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等核心期刊发表5篇。

成果类型 省级以上荣誉 行业推广范围
教学成果奖 四川省一等奖(2021) 西南地区6所院校应用
标准制定 民航局行指委认证(2022) 全国23家职校采纳
教材建设 国家规划教材(2020) 年发行量超5万册

六、管理特色与挑战

罗学芳推行的"矩阵式"管理模式,将行政职能与专业建设分离,设立航空服务、机场运营、航空机电三大专业群总监。通过建立教师发展积分银行(教学、科研、企业实践各占30%权重),激发师资队伍活力。但快速扩张导致生师比达28:1,高于教育部高职标准,实训设备更新周期延长至4.8年,影响教学效果稳定性。

关键指标 2020年 2023年
全日制在校生规模 3200人 5800人
专任教师数量 185人 260人
生均实训设备值 1.2万元 0.8万元

七、学生发展支持体系

构建"四位一体"升学就业通道:与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建立"3+2"专升本衔接项目(年输送120人),与民航管理干部学院合作远程教育站点,设立校友创业基金(累计发放83万元),开发职业发展规划智能诊断系统。2022届毕业生升学率达27%,创业率5.3%,较区域平均水平分别高出12个和3.2个百分点。

发展路径 支持措施 近三年成效
学历提升 专升本学分互认机制 年均增长15%
海外就业 阿联酋航空定向培养 累计输送47人
技能竞赛 省赛奖金激励制度 获奖量提升3倍

八、未来发展战略展望

根据学校"十四五"规划,罗学芳团队正推进三大转型:从单一航空服务向"航空+"复合型专业集群拓展(新增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从区域性职校向"一带一路"航空人才基地升级(拟建东南亚分校),从传统职教向智慧教育转型(开发元宇宙实训系统)。但需应对民航业周期性波动风险、职业教育类型化改革政策调整等不确定因素。

通过多维度分析可见,罗学芳的教育管理实践深刻体现了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的典型特征。其在专业建设、产教融合方面的创新探索具有示范价值,但在资源统筹与内涵建设平衡方面仍需持续优化。未来需重点关注教师队伍结构化升级、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效率、国际化合作层次突破等关键领域,以实现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战略转型。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