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校占地多少亩(川航职校占地)

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校占地多少亩(川航职校占地)

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校作为一所具有航空航天特色的中等职业学校,其占地面积直接关系到教学资源配置、实训基地建设及校园生态规划。根据公开信息显示,该校主校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占地面积约为300亩(约合20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这一规模在四川省内中职院校中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能够满足航空航天制造、机电技术应用等重点专业的实践教学需求。校园布局融合了教学区、实训中心、运动场馆及生活配套功能,体现了"产教融合、工学一体"的职教理念。然而,随着航空航天产业升级和招生规模扩大,现有土地资源在实训设备扩容、产教融合园区建设等方面仍面临一定压力,需通过科学规划与空间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	川航天职业技术学校占地多少亩

一、地理位置与区域规划分析

学校选址于成都市东进战略核心区域,毗邻航天七院科研基地及多个航空装备制造企业。该区位优势为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开展工学交替培养模式提供了地理便利。根据《成都市职业教育布局规划(2020-2035)》,该片区被划定为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集聚区,未来可通过置换周边工业用地实现校园扩建。

二、校区功能分区与土地利用

功能区域占地面积建筑面积核心设施
教学实训区80亩4.5万㎡数控加工中心、航天模拟舱、无人机装配车间
生活服务区60亩3.2万㎡学生公寓、食堂、文体中心
运动拓展区40亩0.8万㎡标准田径场、航空主题拓展基地
生态缓冲区120亩3.5万㎡景观绿地、雨水花园、光伏车棚

通过立体化开发模式,教学区建筑密度控制在35%,采用"前校后厂"布局,将理论教学区与实训车间通过连廊衔接,形成"5分钟教学圈"。

三、建筑面积与容积率指标

建筑类型占地面积层数容积率
教学综合体25亩5层0.8
实训工厂30亩3层0.6
学生公寓15亩6层1.2
图书馆8亩4层0.4

整体校园容积率1.2,低于普通城市学校1.5-2.0的标准,预留了充足的户外实训空间。实训厂房采用大跨度钢结构设计,层高8米满足航天设备安装需求。

四、绿化景观与生态建设

校园绿化系统采用"一环两轴多节点"布局,环形主干道串联教学区与生活区,两条景观轴分别以航天文化展示和生态科普为主题。种植方案选用本地乔木占比60%,搭配耐阴地被植物,形成垂直绿化体系。

绿化类型面积占比主要功能
乔木林带35%降噪防尘、气候调节
草坪广场25%集会活动、海绵城市
屋顶绿化15%节能隔热、实训观测
水景湿地10%生态教育、微气候改善
垂直绿化15%空间美化、空气净化

通过设置雨水收集池、透水铺装等设施,实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75%以上,达到绿色校园建设标准。

五、实训基地土地配置

学校建有航空航天、智能制造、电子信息三大实训中心,占地80亩。其中:

  • 航空发动机维修实训楼:配备波音737反推装置拆解平台,占地5亩
  • 复合材料加工车间:恒温恒湿环境,占地3亩
  • 无人机试飞区:半径300米圆形场地,含气象观测站
  • 航天测控模拟厅:防电磁干扰设计,占地2亩

实训设备密度达每百平方米120万元,高于省内同类院校平均水平。

六、土地扩展潜力分析

根据龙泉驿区国土空间规划,学校东侧预留发展用地150亩,可满足未来10年扩招需求。潜在开发方向包括:

扩展方向用地需求建设内容
产教融合园区80亩企业联合研发中心、创业孵化基地
国际交流中心30亩外籍专家公寓、多语言实训室
运动拓展基地40亩航空模拟跳伞塔、定向越野场地

需协调解决用地性质变更、轨道交通接驳等问题,建议采用PPP模式推进二期工程建设。

七、同类院校对比研究

院校名称占地面积生均面积特色专业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650亩38㎡/生飞行器制造
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300亩25㎡/生航天装备技术
绵阳职业技术学院500亩32㎡/生电子信息工程
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280亩23㎡/生航天通信技术

数据显示,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校生均面积处于行业中等水平,但相较于本科层次的航空航天院校仍有差距。需通过提高空间利用率、建设多层实训厂房等方式弥补土地局限。

八、政策支持与土地效益

学校受益于多项政策红利:

  •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专项用地指标倾斜
  • 四川省"十四五"航空航天产业发展规划配套用地支持
  • 龙泉驿区"人才安居"工程提供的教师周转房用地
  • 校企合作"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用地优惠

通过土地集约利用,实现年均培养航空航天技术人才2000余人,毕业生本地就业率达78%,有效支撑区域产业发展。

总的来说呢,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校现有300亩校园面积基本满足当前办学需求,但在产教融合深度发展、实训设备迭代升级等方面仍需拓展空间。建议通过向上争取专项用地指标、向内挖掘立体空间潜力、向外深化校企资源共享等多维路径,构建"紧凑型、智慧化、生态化"的现代职教校园。未来可探索建设地下实训空间、共享区域公共实训基地等创新模式,在有限土地上创造更大教育价值。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